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蒲黄在妇科中的运用
:今天学习蒲黄在中医妇科中的用量奥秘!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中医爱好者:★★★★★
非医伙伴们:★☆☆☆☆(欢迎了解中药蒲黄)
蒲黄,味甘性平,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之功。说明蒲黄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活血化瘀之效。
《大明本草》曰:“破血消肿者,生用之;补血止血者,须炒用”,因此流传迄今,一般认为蒲黄生用性滑,行血消肿;炒黑性涩,功专止血。
然余尤推重生蒲黄。从临床实践来看,生蒲黄的止血作用胜于蒲黄炭。
据动物实验报道:生蒲黄对不同动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均有使其收缩或增强其紧张的作用,因而具有较强的祛瘀止血功效。
蒲黄一药,用量宜灵活多变,处方时少则10克,多则可达60克。随症斟酌,可据病情轻重缓急,使其恰到好处。
一般化瘀止痛,经量少而不畅者用10~12克;经量中而带血块者用12~15克;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30~60克。
蒲黄一物而能多用,除其独特功能之外,实赖医者在临床上善于掌握运用!剂量轻重不同,则功效大殊。血瘀经痛活血为治,只有辨证正确,用量、配伍得当,庶可获得预期效果。
血瘀经痛,活血为治
治痛经,用以化瘀祛实,蒲黄用量不必过重。
女子经血虽以血为主,然其盈亏行止无不由乎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不可须臾相离。若气血失调,运行不畅,即可造成不通则痛。
然痛经一症又以气滞血瘀为多见。蒲黄一药专入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血,气血顺行则冲任调达,瘀去痛解。
辨治要点:经行不畅,腹痛拒按,下血块后较舒为特征。临床常见于内膜异位、膜样痛经等。
一般在经前3天预先服用,使瘀块不易形成而排出畅通,效果方显。过晚服用,则瘀血既成。难收预期功效。
如治一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47岁,已婚,1994年10月3日初诊。
曾育2胎,流产4次,末次月经9月7日。既往经期尚准,每行始则量少微黑,第4天起色鲜有块不大,少腹进行性剧痛,每翻滚难忍,甚则昏厥,常需急诊。
妇检:右侧卵巢囊肿,似乒乓球大小,子宫后穹窿有数个黄豆样结节。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刻下:乳房作胀,烦躁易怒,脉细弦,苔薄微腻,舌质紫暗。
证属肝郁气滞,宿瘀内结。经期将临,先疏肝理气,化瘀散结定痛。
处方: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丹参6克、川芎4.5克、川牛膝10克、制香附10克、延胡索10克、制没药6克、血竭3克,5剂。
药后3天经行,腹痛小瘥、经量较畅。原剧痛时需注止痛针剂并卧床休息,此次腹痛已能忍受且一天即缓。
以后每月经前3天预服该方5剂,调治4月,经痛逐月减轻而至消失。B超复查卵巢囊肿缩小,后穹窿结节消除。
又有少数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行腹痛剧烈,常伴有肛门跳痛,甚则大小便失禁之症状。
蔡师谓:此为子宫肌痉挛引及泌尿系统功能紊乱所致,以解痉搜剔,每获良效。
如治一中年妇女,42岁,已婚,1993年1月16日初诊。
生育1胎,流产2次,末次月经1992年2月18日。平素经期尚准,经量中偏多,色暗有块,临行则少腹痛掣及肛门。近月来痛剧如刀绞,伴有小便失禁。
妇检:子宫后壁有结节。B超:左卵巢囊肿3.5cm3.2cm4cm,诊断为内膜异位症。
脉细弦,苔薄质偏暗,证属瘀血内阻,拟化瘀活血解痉镇痛。
方拟:生蒲黄20克、全蝎4克、延胡索12克、制没药10克、制香附10克、怀牛膝10克、五灵脂10克、淡吴茱萸3克、花蕊石12克,5剂。
投药4帖,1月20月经行,量中较畅,腹痛显癢,肛门掣痛未作。如此经前先预先调治,半年而告愈。B超复査卵巢囊肿消失,结节亦除。
血虚夹瘀,通涩并用
血虚兼有瘀血阻滞胞宫之证,选用生蒲黄与阿胶珠配伍,蒲黄用量一般在15~20克左右,阿胶10克烊冲。
如临床常见产后恶露不绝,如排出过多,或逾期不止,色淡红、质稀,夹有小血块,为子宫复旧不全。
生蒲黄除能缩宫止血,祛瘀生新,促使瘀血排出外,亦能止血定痛,对宫缩不良、腹痛阵阵的瘀血性恶露不绝等,有良好治疗作用。
阿胶,甘平,入肺、肝、肾三经,具有补血止血之功效,对一切失血之症均可奏效。据现代医学药物分析,阿胶有加速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长的作用。
阿胶与生蒲黄相配,止血而不留瘀,补血而不滋腻,寓涩于养,动静结合,配伍巧妙,瘀去宫宁,血自归经,临床运用每能应手取效。
如治一位新产妇女,1993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产后35天恶露未净,日前出现血量增多,色淡红有小血块,小腹阵痛,头晕乏力,腰背酸楚,面色少华,血红蛋白7克,脉细苔薄腻,质淡边有齿印。
证属气血两亏,瘀阻胞宫。拟补血止血,祛瘀生新。
方拟:生蒲黄(包煎)20克、阿胶珠(洋冲)10克、炒潞党参12克、炒当归10克、仙鹤草10克、益母草12克、川断肉10克、桑寄生12克,2剂。
药后腹痛消失,下块较多,恶露显减未止,续服2剂净止。
血瘀崩漏,通因通用
蒲黄长于活血化瘀,尤善通利血脉,故有止血固崩之功。
临床上由于瘀血引起的崩漏屡见不鲜。缘瘀滞未去,则新血不能归经,导致出血不止,或量多如注有块。
本着通因通用的原则,常重用蒲黄。其用量可达30~60克,化瘀止血,寓通于涩。
如治李某,初诊1994年9月22日,曾生育1胎,人流2次。
1994年6月因卵巢囊肿作过剥离术,术后小腹隐痛。出院后7月22日月经来潮,淋漓不止。8月28日经刮宫后血仅止10余日,又突然流血不止,量多如注,有块且大。
刻下:小腹疼痛拒按,块下时略瘥。心悸气短,自汗头晕,精神疲倦,舌边紫黯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弦。
证属气虚夹瘀,胞络受阻。治拟活血化瘀,佐以扶正之品。
处方:生蒲黄(包煎)50克、花蕊石20克、炒当归10克、丹参6克、熟军炭10克、炒党参15克、震灵丹(包煎)12克、炮姜炭3克、血竭3克,3剂。
9月25日复诊,块下更多,腹痛胀消失。再拟上法3剂后血块消失,经血自止。3月后门诊随访,崩漏未见反复。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蔡小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黄素英,莫惠玉,王海丽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
猜你喜欢,点击可: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生化汤的药物用量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 看看中药的“特殊用量”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 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