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特刊】一个中医院护士驰援武汉的日记(十三)
转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订阅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IxOTkzMA==&mid=2648866971&idx=2&sn=da92e704ca82d5a906d548a9a7f6b5c6
2020年3月2日
90后没有垮掉,我们有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今天,在我们熟悉的小病房内,又发生了一次大变化。随着严格的管控和治愈率的提高,武汉的新冠患者不断减少,我所在的病区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为了节省医疗资源,根据医院的统一部署与安排,我们将接管呼吸重症八病区的所有患者,而今天上午班次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病人的转运工作,将呼吸重症八病区的19名患者安全的转入到我们病区。
转运患者的过程辛苦而忙碌。因为是重症患者,又没有家属,我们和呼吸重症八病区的护士老师们一起,每位患者逐一的交进行接,确保了患者的治疗、护理、特殊用药等细节在转科过程中的安全。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就完成了所有患者的转运工作。防护服内的刷手衣很快被汗水浸湿,护目镜的能见度也越来愈低,但是,看到所有患者都能够顺利转运,躺在全新的病床上,吸氧、治疗,一切有序的,所有的辛苦就都不算什么了。
工作也是棒棒的骨科小护士之手绘作品
转过来的病人中有一对夫妇,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夫妻中的丈夫是个办公室的文员,因为办公室出现了聚集性发病,他也被感染。刚刚有症状的时候,正是武汉最艰难的时候,患者人满为患,根本住不进去。他只能居家治疗,每日往返于发热门诊和家中,而他的家里还有一个月前刚做完乳腺癌切除术的妻子,被感染成为了一种必然。后来,两个人一同被收进了医院,住在了同一间病房。你们知道憋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而你要知道这种憋气的状态下,说话都是一种负担。而在这个时候,还要去照顾另外一个人,还要对对方不断说着鼓励的话,是多么艰难。两个人就这样相互扶持的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现在他们的病情已经恢复了很多,虽然有些症状还在,但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医生询问病情时,妻子说的是丈夫的病情,而丈夫多数讲的是妻子的不适。他们都把自己的病痛放在了后面,眼中都是对方的苦痛。没有什么比生死更能考验一段感情了。在他们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一种叫做风雨同舟的感动。
39床和40床是一对母女,母亲的病情更重一些,转过来的时候,还有发热的症状。她的女儿是一个90后。帮助妈妈测体温、翻身、拍背、擦汗、洗漱、喂饭。谁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个90后的小姑娘,坚强的撑起了这个家。她一方面要照顾好母亲,一方面还要安慰居家隔离的父亲,同时也把自己调理得很好。她从抖音上下载很多开心的视频分享给妈妈,笑声经常从她那个病房都传出来。闲暇之余我问了她一句,你当时得这个病的时候,害怕吗?她说,挺害怕的,但是,她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从她生病的那一刻,爸爸妈妈更害怕。她和我说,她不知道是谁传染了给谁,但是当她和妈妈都出现症状的时候,她只能选择坚强起来。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照顾好妈妈,是她的全部责任。她说当她想清楚这些的时候,似乎就没有那么害怕了。说这个话的时候,她很平静,眼中噙着泪花,却也带着笑容。
90后这代人,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带给我的震撼还是很多的。就像转过来的患者和我说,在他们原来的呼吸重症八病区,有一个90后的护士,喜欢画漫画给他们,给患者鼓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样灾难的洗礼,我相信再也不会有人说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了。我们用实际行动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中流砥柱。就像40床那个小姑娘说的,她相信90后都会好起来,她和妈妈也会好起来,整个武汉都会好起来。
和可爱的90后一起上班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杜渐,微博ID:骨科小护士,在此特别感谢!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文中图片来自骨科小护士微博,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