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养荣汤合止嗽散治疗肺腺癌术后剧烈咳嗽”医案一则
作者简介
郑玉玲,1978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为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学者、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先后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州大学副校长、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等职务。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郑玉玲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和疑难杂症的研究40余年,在长期的的医疗实践中,以传承弘扬国医国粹为己任,积极学术研究,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在肿瘤诊治中,逐步形成了“中医思维为根”“顾护正气为本”“攻补兼施为纲”“综合辨治为目”等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她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坚持疑难杂症及肿瘤重症的会诊。在实践中学习,在继承中创新,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时,提出从虚、从痰论治;治疗胃癌从虚、从寒热错杂论治;治疗肝癌从脾、从瘀论治等治疗原则。并创制了治疗食管癌的豆根管食通、地黄管食通, 治疗胃癌的胃爱舒颗粒,治疗大肠癌的肠达顺灌肠液及防治放、化疗致机体免疫功能损伤的芪瑞扶正颗粒等专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患者自述
我姓杨,女,生于1963年6月,做财务工作。
2016年3月初,我参加单位组织的在郑州大学某附属医院的体检时,发现左肺有个结节。随即进行胸部CT检查及穿刺病理检查,诊断为左肺腺癌。2016年4月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手术后体质比较差,身困乏力。因为发现得早,又及时进行了手术切除,就没有做放、化疗。手术后两个月时出现咳嗽,用了一些止咳药,效果不好,咳嗽症状越来越重,已经严重影响我的饮食和睡眠。在用很多止咳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寻求中医中药治疗。诊疗经过
2016年6月19日初诊:术后近两个月,身体比较虚弱,声音沙哑,咳嗽非常严重,吐少量稀痰,不能见凉,稍一受凉就咳嗽不止,咳嗽时头晕头疼,因咳而影响进食和睡眠,心情急躁,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诊断:左肺腺癌术后。
辨证:气血不足, 脾虚肺弱。
治法:益气养血,补脾宣肺。
方药:人参养荣汤合止嗽散加味。
处方1:黄芪15g,桂心6g,人参15g,炒白术30g,茯苓15g,炙甘草9g,熟地黄15g,当归30g,白芍15g,远志12g,五味子10g,陈皮12g,炒酸枣仁30g,柏子仁15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7剂。
处方2:桔梗12g,白前15g,荆芥6g,陈皮12g,蜜紫菀15g,百部5g,蜜麻黄12g。7剂。
嘱咐患者两个处方交替应用。每剂药头煎、二煎共取中药汁400mL,混合后分两次,于上午10 点和下午4 点服药。每日1 剂。
2016年7月10日二诊:服上方后,体质明显改善,咳嗽减轻,头晕头疼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较前改善,饮食增加,大小便正常。在处方2的基础上加炙杏仁12g,炙甘草6g。两个方子仍然交替服用。
2016年8月14日三诊:咳嗽症状完全消失,体质恢复如常人,只是在受凉后才偶有干咳。经常声音嘶哑,偶有食欲不振,口角溃烂,嗳气,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脉稍数。调整方药为:生白术30g,茯苓15g,陈皮12g,白芍12g,前胡15g,玉蝴蝶12g,蝉蜕12g,香附15g,知母15g,莱菔子15g,川厚朴15g。30剂。煎服法同前。
2016年10月9日四诊:声音嘶哑明显好转,偶有遇凉干咳,夜间口干,气短心慌,食可眠差,大便先干后稀,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调整方药为:生黄芪15g,当归30g,鸡血藤30g,熟地黄15g,白芍15g,川芎12g,麦冬30g,前胡15g,生白术30g,茯苓15g,陈皮12g,石菖蒲30g,柏子仁15g,醋郁金15g,莪术15g,30剂。
2017年2月12日五诊:前几天感冒,出现阵发性咳嗽,无痰,夜间咽干,烧心多发生在午饭后,持续约半小时,心慌气短,纳食减少,大便时干时溏;舌淡,苔薄白,脉沉。调整方药为:蜜炙麻黄10g,炙苦杏仁12g,炙甘草9g,延胡索15g,炒川楝子12g,白芍15g,葛根15g,黄芩6g,炒山楂30g,当归30g,生黄芪15g,焦神曲15g。30 剂。煎服法同前。
2017年4月16日六诊:服上方后,咳嗽控制得非常好,近日睡眠和饮食比较差,活动后胸闷乏力明显,大便溏,便后仍有便意,汗多;舌淡红,苔黄腻,脉沉。近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调整方药为:人参15g,炒白术30g,茯苓15g,炙甘草9g,熟地黄30g,当归30g,白芍30g,远志12g,五味子15g,陈皮12g,炒酸枣仁30g,柏子仁15g,夜交藤15g,阿胶珠15g,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各15g,30剂。煎服法同前。
2017年 5月21日七诊:上述症状均有所改善,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0g/L,还是睡眠差,难以入睡,大便先干后溏或便溏,全身乏力,精神差,这次月经来潮19天,还有血块,近四天身上出皮疹,发痒;舌淡,苔白。调整方药为:人参12g,炒白术30g,黄芪15g,当归30g,炙甘草6g,茯神15g,远志15g,炒酸枣仁30g,木香6g,龙眼肉9g,蝉蜕12g,合欢花15g,夜交藤15g,柏子仁15g,煅龙齿15g,阿胶珠15g,艾叶炭12g。30剂。煎服法同前。
2017年6月25日八诊:现在血红蛋白120g/L,月经量还是比较大,色黑,伴有脱发,腰痛,眠差,皮疹,瘙痒,食欲可,二便正常。调整方药为:上方去龙眼肉、阿胶珠、艾叶,加白术炭30g,地榆炭15g,柴胡3g,百合30g。30剂,煎服法同前。
2017年10月30日九诊:上方服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精神、饮食、睡眠均有好转。上方去艾叶、龙眼肉继续服用。
辨证思路
这位患者做全面体格检查时,发现左肺有一个结节,进一步完善胸部CT及穿刺检查后,确诊为肺腺癌,并进行了手术切除。术后出现重度乏力、剧烈咳嗽,寻求中医中药治疗。
初诊时,患者的体质非常虚弱。造成体虚的原因除了肺癌术后伤及人体正气外,这位患者还患有子宫肌瘤,每次月经量大且经期时间长,伤气耗血;同时确诊为肺癌,术后患者心情一直压抑,情绪低落,饮食睡眠都比较差。手术后出现剧烈咳嗽,是因体虚,脏腑失和,痰气蕴结于肺,加之手术伤及肺络,肺失宣降所致。
在治疗上选用具有补脾益肺、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汤和宣肺疏风、止咳化痰的止嗽散加味。
参养荣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治疗脾肺虚弱的重要方剂。本方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既有人参、黄芪、桂心、茯苓、白术、炙甘草以补气健脾益肾、培土生金;又有当归、白芍、熟地黄、大枣以生血补虚调血、和营安脏;五味子生津敛肺,治疗久咳肺气耗散;陈皮理气,以防补腻致胃不和;远志以安神定志,治疗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加炒酸枣仁、柏子仁定心安神,焦山楂、炒麦芽、焦神曲健胃消食,增加食欲。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治疗咳嗽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方中桔梗宣通肺气、止咳通窍;荆芥清利头目、散风利咽;紫菀补虚调中、消痰止咳;百部润肺止咳;白前长于下痰止嗽;陈皮理气消痰;甘草补三焦元气;加炙麻黄更增宣肺止咳之力。
针对这位患者既有气血亏虚,机体失养,又有肺失宣降,重度咳嗽的症状,扶正祛邪均需加大药力,遂采用了两个方药交替使用,使之功大力专。该患者服用后,体质很快得以恢复,咳嗽迅速缓解,减轻了因咳嗽引发的诸多不适症状。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随症加减:如声音沙哑时,加玉蝴蝶、蝉蜕;睡眠不好时,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石菖蒲、合欢花、煅龙齿等;口角溃疡、食欲不振时加知母、莱菔子、川厚朴;因子宫肌瘤导致失血过多时,又先后选用了归脾汤、胶艾四物汤等,并辅以白术炭、地黄炭以补气生血、补血止血。经过中药汤剂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目前患者情况很好,对治疗充满信心,一直在随访中。
本文节选自《方证对应肿瘤治验实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方证对应肿瘤治验实录》,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书中每一个病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的自述:让病人自己讲述发病的时间、初发病时症状、何时确诊何病、确诊后采取的治疗方案、治疗后的反应及效果等。第二部分是中医药治疗经过:包括初诊时的证候、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及选方用药,复诊后的方药调整等。第三部分是辨证思路和疗效分析。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方证对应肿瘤治验实录》,主编:郑玉玲。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讲好立体、真实的中医故事,从这本书出发!
● 李萍萍教授治疗老年肿瘤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