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中医去看中医的确疗效不好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点击上方“中医赵岩”,然后关注。
人们常说不相信中医就不要看中医,看了疗效也不好。为什么疗效会不好,这里面除了心理的原因之外,还有更加深层次而现实的原因。
现在很多中医专家宣传栏上的职务、荣誉、头衔一大堆,罗列起来比会治的疾病还要多。尽管内行人都知道,这个和治病的水平没有必然关系,但是这对患者有用,能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
根据我的观察,目前看中医的大多都是高学历的年青人,或者是被其介绍过来的亲戚朋友,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描述病情的思路清晰,对中西医的认识比较客观,心里明白哪些疾病更适合看中医。这一部分患者一般比较了解中医的忌口等调护措施,医从性比较好,疗效也好。
相反,有一些患者的疾病本来适合看中医,结果到处求医问药,最后无奈还是来看中医。因为他不相信中医,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来了,甚至还有挑衅的神情。这些人是不会按照医嘱忌口的,本来是胃热炽盛,要忌口辛辣刺激,结果晚上回家就胡吃海喝,大鱼大肉,大碗喝酒,又怎会收到预期的疗效。连中医都不相信的人,他还会相信你中医的繁琐忌口吗?所以,好的中医一看到患者眼神,就能对疗效预后有大体的估计判断。没这个本事,成不了老练的中医。
最难治疗的是人的疑心病,中医都是肉眼凡胎,没有三头六臂,治不了。
有人说中国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宝妈奶爸日益增长的中医知识,与家里老人不相信中医之间的矛盾。孩子感冒发热咳嗽,看中医还是看西医,需不需要忌口,经常会让两代人之间争吵不休。有些老人觉得孩子发烧生病了要吃点“好的”,买回来鸡鸭鱼肉,孩子也乐意吃,就使劲塞。更有甚者,孩子发热吃中药要忌口,年青人白天去上班,反复叮嘱自己父母要给孩子忌口,结果还是趁着家里没人偷着给孩子吃忌口的食物,结果延长了感冒治疗时间。老人总担心孩子缺营养,其实不会。参阅这篇文章:中医忌口会不会导致缺失营养?
好的医生治病绝不是单纯缓解症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试图找到症状背后的病理本质,都是治病求本。感冒发热,不能光吃退烧药或物理降温,要仔细询问病史,四诊合参,辨别出是何种类型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在哪个脏腑经脉?在哪个层次?要仔细诊断,做针对性治疗,从整体上把握,有条不紊地分阶段逐步处理,而不是仅仅盯着症状,这才会有根本的好疗效。
如同炒菜,先放油,再放菜,再放调料,是有步骤的,有些人心急,放进菜还没放调料就着急要吃,肯定会不好吃,结果便怪厨师水平太差。中医也是如此,现在很多疾病都是中成药西药杂投,无效之后来看中医,病机相对都比较复杂,治疗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抽丝剥茧,步步为赢。
有些疾病开完处方后我会告诉患者,服完药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比如一些慢性咳嗽,我会告诉患者服药后可能会上痰,可能会一过性咳嗽加重,还可能会发热。这样,从整体上来把握疾病,凡事预则立,治病有整体的时间和空间规划,而不是跟在疾病的屁股后面跑,咳嗽就用杏仁,发热就用石膏,咽痛就用胖大海,这不是治病而是治症。其实很多疾病都是这样,比如有些皮肤病中医治疗要经过外发的过程,但是有些患者只盯着症状,肯定不理解,这样中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要与患者反复沟通,浪费精力。
当今社会,患者是到处寻找好中医,好的中医也是在筛选患者。如同好的学生寻找好的老师,好的老师也是在寻觅好的学生一样。
进与病谋,
退与心谋。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