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读每一位老中医的书,都是相见恨晚

读每一位老中医的书,都是相见恨晚


#中医杂谈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最近接诊了不少慢性湿疹患者,整体疗效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无论是见效的快慢,还是治疗的过程,都有进步。这一切都源于自己又仔细研读了几位名老中医的医案和书籍,尤其是其公布的医案,仔细琢磨,反复研究一番,总会发现一些用药的诀窍和处方思路的蛛丝马迹。

不知同行们如何看待名老中医的书籍,我每次读都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前自己在临床遇到的难题与困惑,经常在深入读书的一刹那,仿佛有了答案。说实话,我们在临床中遇到的困惑,我们的前辈肯定也曾经遇到过,尤其是一些专科老中医,比如专门治疗皮肤疾病的老中医,每天接诊大量的此类患者,必然要去思考研究这些问题。有些问题,我们的前辈已经做出了探索实验,也有些问题,我们的前辈已经有了比之前更好的应对策略。如果我们真正把这些策略研究明白,就会少走许多的弯路,相比于我们再去尝试探索一遍,这也算是一条捷径。

中医虽然不是纯粹经验医学,但是如果系统掌握老先生的经验,会少走许多的弯路,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并且,通过这些经验,可以窥测老先生们背后的理论思路。不知从何时起,许多中医学子特别迷恋那些奇思妙想“新颖”理论指导下的特效个案,而对老先生们的经验不屑一顾,甚至满脸鄙夷,认为那是低层次的表现。实际上,名老中医们,尤其那些干了一辈子专科的老中医,无论是接诊专科疾病患者的人数,还是遇到的各类医案,还是理论的思考,远远要丰富的多。

只有当我们自己在临床中遇到困扰自己的难题,长久的思索或者尝试无法突破,当读到某一位老中医的经验时,才会有一种相见恨晚,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古人说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其实多接诊同一类疾病,肯定也会有独门心得与经验体会,这些东西有时虽然很朴实,貌似与经典理论关联性不强,但是由于其来源于相对更大的专科疾病基数统计,所以重复性比一些故意打着各种旗号标新立异的脑洞更高。正如我在公号介绍所说,现代青年中医,应崇尚经典,不忽视经验,专研中医,不排斥西医。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