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西医学习中医,更容易成为名医!

西医学习中医,更容易成为名医!


#中医杂谈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有一个名词叫做西学中,就是西医医师又学习中医的人员,狭义的西学中是指学习完中医后改行主要从事中医执业,治疗方法以中医为主。广义的西学中,是指一切西医医师学习中医的人员,比如一些西医医师自行学习中医,但不以中医执业。西学中也是现代中医学科重要的力量,并且西学中其实更容易成名。

一个肿瘤患者及家属亲口对我说过一件事情,他们全家都不大相信中医,也从不吃中药,因为肿瘤的缘故,吃了青岛某大型医院西医主任开的中药,不仅吃了,并且从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完全且绝对的信任。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按说不相信中医,更不相信中医医生开的中药,却毫不犹豫相信西医医生开的中药。

不止是中草药饮片,还有中成药,也是如此。有些患者虽然不相信中医,因为相信西医,相信某位西医专家,从而相信西医开的中成药或者中草药。这些开中草药或成药的西医,有些是懂点中医的,多数是不懂,但是患者却信任,而不去找中医开中药,所以许多中医感觉不服气,也很困惑。

大医院的西医医生,无论是从平台来看,还是患者就医习惯来看,都是高大尚的感觉,人满为患,不缺患者,言谈举止都显得权威。而我们中医呢,比如我这样的体制外基层中医医生,要想取得患者信任配合是不太容易的,除非有确切的疗效,并且达到患者预期才行。达不到预期,也不行,比如西药治疗失眠吃上很快就迷糊,但若是吃上五天中药不见效(其实是症状缓解),心里就发毛,虽然有些失眠救就是见效缓慢。至于积累病员,更是难上加难,确实要有疗效口碑才行,并且这里面也有一定的个人运气因素。

大型医院西医专家不缺患者,更容易取得患者信任与配合,所以实践机会特别多,我们基层中医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条件,特别羡慕他们。这也就是许多中医毕业生挤破头进大医院的原因,明知学的许多东西或者考的东西与中医疗效无关,有点浪费时间,但也要去花费时间去做,因为那就是大医院的入场券。正因为有更多的“实验”机会,比如消化科的主任专家,慢性胃炎患者多的都排不上号,如果用某种中成药或者中药治疗,很容易积累一些经验的,实践出真知。说实话,我的一些经验都是从西医主任专家那里学来的,比如有些主任治疗某病,特别喜欢开某种中成药,这里面肯定有疗效的原因,如果真无效也就不会开的这么多了。

西医西药也并非完美无缺的,许多疾病也没啥好药,于是许多中成药就被应运推上西医的处方,出现西药无效,中成药来凑效的现象。只不过绝大多数西医,对于中成药或中药的运用,其实是很粗枝大叶的,不是那么细致深入,别看天天开。所以,现在许多西医都开始私下学习中医,包括很多五六十岁的老专家教授。这是一个好现象,之所以去学中医,不光是兴趣,主要还是看到了中医药的疗效,并且是在他们自己手底下无意之中出现的。

中医理论经验的与西医虽然很难完全结合,但是两者也绝非完全对立,绝非一点也不能沟通结合。许多的中医经验理论,与西医认识其实在客观上并没有大的冲突,只不过切入点或者思路认识不同而已,比如青蒿或者青蒿素治疗疟疾,客观上并无本质冲突与对立。

站到患者的角度,疗效是唯一的目的,所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只要运用中医药取得疗效,都是中医药的光荣,对中医发展有利。就如同我们中国人使用汉语交流,如果老外也学习使用汉语交流,哪怕拿汉语当其官方语言,只要能达到更好的交流目的,也是我们乐见其成,证明我们汉语的魅力。只要别像某邻国就行,学了我们华夏的中医和文化,硬要申遗说成他们的,这就有点让人不大舒服。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