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中医精髓在于此,学会受益终生

中医精髓在于此,学会受益终生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记得刚上大学军训时,有一天晚上学校组织新生去大礼堂听中医讲座。对于绝大多数新生而言,这可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医。给我们做讲座的是姜建国教授,讲到中医的两大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并且列举了几个有趣的中医医案,都是久经现代医学治疗无效的,听完感觉中医很了不起。

时至今日,这个整体观念个人认为在中医临床中真的很关键。现代医学发展越来越精细,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肯定也有弊,有优势肯定也会有不足。而中医治疗,发挥整体观念的思维优势,从整体入手调理身体,在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确实技高一筹。

比如,很常见的一个疾病儿童腺样体肥大,如果是局部思维的话,只盯着这个增生的腺样体,要么吃一些软坚散结的药物让它萎缩,要么就是直接用手术刀切掉。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思维方式,从整体入手,患儿腺样体肥大,呼吸不畅打呼噜,这是有肺气不宣的征象。那么是什么会引起肺气不宣呢?有一个常见类型就是大便不畅引起,或者便秘,或者大便黏腻,或者大便臭秽异常,我们就采用清大肠热的治法来治疗,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腑气不通影响肺气的宣降,如此治疗往往可以收到不错的疗效。

其实许多疾病都是如此,如果从整体入手,有时单纯通过调整一下饮食方式和习惯,即所谓食疗,疾病就能好很多。所以在门诊上虽然时间比较紧张,我经常对病人强调忌口和多吃什么好,我不知道有多少患者能听进去。有些患者能听进去,疗效明显要好,但也有一些患者自作聪明,只顾自己不停地说,不停地询问这个疾病到底是咋回事,一副不打破砂锅誓不罢休的神态,而对医生的重要叮嘱却置若罔闻。有些疾病诊断已经很明确,患者没必要纠缠,治疗方法与思路才是最核心的。

如同在池塘中抓鱼,如果从鱼入手,可以钓鱼,也可以网鱼。如果从整体入手,从鱼生长的大环境入手,比如把水抽干,不用网也不用钓,照样也可以抓到鱼。人体也是如此,最近接诊了一个儿童,咳嗽好几个月,反反复复,医院检查是支原体感染,用了一些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太明显。我通过四诊合参,考虑孩子肺脏湿热,所以采用了调理肺脏湿热环境的手段,开了清理湿热的药物,咳嗽症状逐渐消失,这就是中医的优势。

在当前的医疗大环境之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也迫切要求症状的改善,所以一些抗生素和激素也是大行其道,因为可以快速看到症状缓解。但是中药最擅长的是调整人体内部环境,通过调整内部环境而间接使症状消失,所以过程显得有点曲折,有时症状也不如激素那样,吃上很快就有反应。

对于许多野生中医而言,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初诊病人吃了三副药,感觉症状变化不大就不来了,直接一票否决,否定这个中医的水平。其实,对于初诊的患者,我还是习惯于选用最平淡的药物,最小的剂量去治疗,然后复诊时根据患者的反应再做调整,或加大剂量,或更换比较猛的药物。所谓,小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但是,患者未必都能明白医生的苦心,尤其是体制外青年中医,本来患者就不太信任,所以很容易让人一票否定。

所以,青年中医心态很关键,一定要平和自然,不可为了症状的缓解取得患者信任,盲目增加剂量,盲目用猛药,欲速则不达,尤其一些慢性疑难病。换一个角度来说,有些患者喜欢一票否决,见症状变化不大不来复诊,其实这并不是坏事,只追求表象,做表面文章的人其实最难打交道。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