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之道贵在止念
(武当山)
关键字:中医入门中医如何入门学医之道如何学好中医
文|祝融君
鄙人从事医药十数载以来,素知学医之路艰辛,初年不曾有凯觎医师之心!待近年决心学医后亦诚惶诚恐,常自问如何才能学好中医?也常探求古代名医的成才之路,前人谈学医多从术论,今鄙人不畏人笑,从道而论。愚以为学医之道贵在止念!
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喻昌言“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此言医之为大道者是以明理,医之为重任者是以救人。谓此,医道不明,医理不通则无异于借药杀人也!
(武当山修道图)
因此,医既为学为道,当如何求医学,如何求医道?
我所观察到医生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大多是简单而固定的。他们屏弃繁杂的社会关系,繁重的应酬,每天过着从家到门诊,从门诊到住院部,从住院部又回家这种很多人视为简单而又乏味的生活。面对超额的工作量,其最大快乐是来自于患者的康复。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倘若,医生如生意人那样多了应酬,又如何有时间读书求学,又如何做到半日临证,半人求证呢?为此,适当的简单生活状态,专注于医学并常年保持是学医的基础。
如果说学医保持一个简单生活状态是基础,那么在这个状态下止除杂念,将心专注于医才是根本。
道德经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其意思是说做学问要每日不断的积累,而要得道则需删繁就简,掌握其客观规律,是谓大道至简也!
史上医学著作汗牛充栋,诸家杂说纷呈。所谈及如何学医之术内容多矣,大多不离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本经》。但对于如何了医道之说少矣。
陈修园谓识一“人”字可以为医矣。以人乃阴精阳气合而成之者,左为阳,左边一“/”,阳之位也;右为阴,右边一“”,阴之位也。作书者,遇“/”处自然轻手挥之,阳主乎气,轻清之象也;遇“”处自然重手顿之,阴主乎精,重浊之象也。两画不相离,阴阳互根之道也;两画各自位置,阴阳对待之道也。“/”在左者不可使之右,“”在右不可使之左,阴阳不离之道也。
是故识阴阳则可识人,识人则可明医道也!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整体,自然亦非明一“人”字则可。要想明医道则必须深刻了解人体的阴阳,气血,腑脏,经络的规律等,方能做到遣方合理,用药如神。如要神乎其技,则必止念用乎一心。何解?
佛曰: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是由于有什么的因就会结什么的果。所谓的“因”则起心动念。学佛之人常持正念,弃邪念,则是谓住念则住因,住因则住果。
我们常言道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果是同一道理。
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心并不安稳。他们杂念太多,顾此失彼,很多人说以前或者小时候什么东西最好吃,现在再也吃不到原来的味道了。这是由于他们嘴里吃着饭又想着工作,则不知道食物之香臭。孔夫子说“食不言,寝不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而出家人也说好好吃饭也是一种修行,你不用心享用食物,又怎能感触到其美味。还有那些要追着喂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小孩,这也是由家庭的教育缺失,此现象长期会造成其小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有散漫的倾向,其长大后又怎能专注学习呢?
如果说上面提到不过吃饭之类的小事,达不到要止念来用心一处。那么再举个例子,很多人为了赶时间常开快车。此念一出,则往往会超速,违规行驶等,恶果自然是产生惨痛的交通事故,人财两空。再比如那些酒驾之人,也常藏侥幸之心,以前从没做过,刚好第一次就被捉。因此也常言道成败在一念之差也。
(武当山绝境)
人们往往向外求而不知道自省,不知住念而用心一处,而当真面对某一事情需要专注思考的时候反而又习惯性的想其他事去了。我们看到修行之人避世于终南山,并非此处有多好,相反那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差,风餐露宿。而为了能避免凡人打扰,专注于道,常常淡泊物欲,从而用心一处,则开悟可期!
为此,不能止念则不能正心,不能正心则不能究道也!
若果止杂念,正心于医,勤修学问,则何愁医道忽通耶?
(P:文章图片来自:道教)
这是个人学习和分享的号,
文章为原创,希望喜欢!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联系转载分享,感谢!
名:五术斋
Wei Xin:wushuzhai99
联系邮箱:33778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