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与评析 | 我用“收火汤"治好了母亲的咳嗽
2024年1月3日
我用“收火汤"治好了母亲的咳嗽
迎春
去年五月份,我接到母亲的一个无奈而又着急的电话,她说咳嗽两个多月了一直不见好,老是口干咽干想喝水,白天好些不怎么咳,就是晚上严重,有时咳上一两个小时都不间断,感觉嗓子像是在冒火,每次得喝上两大杯开水才会慢慢缓下来,医院的咳嗽药几乎都吃遍了,中药西药来来回回的轮换着吃,点滴也挂了,就是不见好。
放下电话我细想了一下,母亲虽然咳得厉害,但老人家说话声音清亮,丝毫没有久咳之人的那种气虚喘促,病因应该不在肺部。如果口干口渴老想喝水,是不是肾精亏虚呢?以前听罗博讲“收火汤"这个方子时讲过,肾脏是水火之脏,有肾阴和肾阳两部分,两者应该平衡相处,肾阳属阳,也叫命门之火,如果肾阴不足了,就好比水池里的水不足,肾阳就无所依托,这股虚火就飞腾上炎,灼伤咽喉,所以会咽干口渴想咳嗽,那么只要补足肾水,把池子里的水加满就可以了,于是我就开了“收火汤"。考虑到母亲己八十九岁高龄,我把方中的药量减半,熟地用了30克,山萸肉9克,茯苓6克,肉桂3克(在此,我非常感谢家人们对我的信任,二话不说就去药店抓了药)。店员听说是用来治咳嗽的,非常惊讶和疑惑,她善意地提醒道:这不是治咳嗽的,没用的。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确实是一直忐忑不安的,毕竟不是医生心里没底啊!然而母亲反馈过来的信息却出乎意料的好,第一副喝下去口不那么渴了,晚上只咳了几声,已经能够安然入睡。第二天也只是偶尔咳一下,晚上难得睡了个两个月多来的第一个囫囵觉,三副药喝完,就这么彻底好了。记得当时,我有种泪往外涌的激动和难过,两个多月啊,老人家是在无奈、惶恐和不安的日子里度过的,因为有个医生告诉她:很可能已转为慢性咽炎,而慢性咽炎是伴随终生无法根治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还曾用“杏苏散"治好了自己的咳嗽。
那是个深秋的季节,我去医院探望病人,走进病房,满房间都是咳嗽病人,而且各种年龄段的都有,听说基本上都是肺炎患者,其间有个中年女患者在做雾化,整个病房的空气湿暖浑浊,中途受不了跑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从热烘烘的房间出来,被窗外的冷风吹得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加上回家时天已傍黑正是深秋寒意最浓的时候,不知是被传染了还是受寒了,回家没多久喉咙就开始不舒服。当时没在意,就含了些生甘草片,没想到晚上就开始咳了,又赶紧冲服板蓝根冲剂,非但没效,第二天反而咳得更严重了,而且越咳越厉害,咳得喉咙胸口阵阵发痛,像极了病房里的那些咳嗽病人,反正当时家里人都准备送我去医院检查住院了。
也是运气好,因为是去看咳嗽病人,去之前还特地看了许多治咳嗽的方子,其中就有罗博在里讲解过的“杏苏散”,觉得自己应该就是罗博讲的那种秋天凉燥引起的咳嗽。于是去药房按方抓药,也是三副,这么严重的咳嗽就好了。
中医讲一剂可知病,二剂可治病,我觉得对症了,有时都不用二剂,真的可用“覆杯而愈”来形容。
有次儿子流鼻血,好几天了,非常严重,鼻血是往外喷的那种。我去问医生,医生也没说什么,只是让我带孩子去做检查,检查的项目有很多:血常规,凝血功能,鼻腔鼻窦的CT检查……总之很多,专业术语我也记不住,还告诉我流鼻血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回到家,我觉得我应该用中草药先试一下。在《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一书中有张锡纯治疗鼻血的医案,讲解得非常仔细,首先出鼻血要分清寒热。我看了下儿子的脸色,稍微带点青色,有点苍白,可能是鼻血出多了,但脸颊偏红,舌头也是红的,应该是有热,我就用野菊花,金银花,加几片苏叶先喝上一小碗,又用保温杯带上一杯,让他在学校当茶喝。后来他说,除了出家门去校途中喷了一次(估计是药刚下肚,药力还没吸收和发挥出来)就没出血了。第二天再喝了一小杯,这个被医生说得这么复杂和吓人的鼻血就这么好了。有时想起来,都觉得太神奇了。
中医治病的结果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估计很多人特别是那些排斥中医的人是很难相信的。
自从跟着学习和了解中医后,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不知遇到过多少,能够不去医院就可以摆脱生病带来的痛苦,想想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感谢的大爱和无私!感谢罗博团队辛勤付出的每一位中医传播者!让我们普通百姓也能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并受益于中医。千言万语,唯有感谢感恩!
医案评析 by 圆力
确实,正如作者说的:“能够不去医院就可以摆脱生病带来的痛苦,想想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倒不是说医院是什么龙潭虎穴,而是去过医院的都会有些心累。再者说,能够治好家人和自己身上的病痛,那样的成就感的确是无可比拟的。这里希望作者以后能够汲取更多的中医知识,争取更好的为家人和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这里再送给作者一句话,既是鼓励也是希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了,咱们把注意力放回到文章中来,作者在诊治咳嗽的时候用了两个方子分别是收火汤和杏苏散,大家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看收火汤,这个汤是适用于肾精不足而导致的咽喉不适、咳嗽。其实很多人上火咽喉不适、咳嗽,上的是虚火。因为现代人,身体禀赋不足,而消耗又多,因此很多人都是肾精不足的,而肾精不足恰巧又是引起这种虚火的一种原因。这种“虚火”是清不干净的,因为它本身只是显得有余而已,但本质是不足的,所以,此时最好的方法是补,这样就可以让虚火消失了。
而收火汤正好是对应此种情况的,原因则是因为收火汤的组成。收火汤:熟地90克,山萸肉30克,茯苓15克,肉桂6克。
熟地性味甘温,入肝肾,养血滋阴,填精益髓,凡真阴不足,肾精亏虚者,都会用到熟地;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能够补益肝肾,涩精固脱;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可以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那什么人适用收火汤呢?这类人有个特点很重要,那就是舌质暗红。而且是发热的温度往往偏低,低烧的人。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往往会出现手足心热,就是双手心、双脚心感觉热。除此之外就是小便色轻、色淡、量少、咽喉疼痛,但不红肿等,大家不要用错了。
这个方子水煎一碗,放温服用,一般服用一两剂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忌服。而且这类带有大剂量熟地的方子,一般用到两三剂就可以了,脾胃虚弱的人用多了熟地会腹泻,一般停药就会恢复的。
说完了收火汤,再来谈谈杏苏散。其实,人的咳嗽千变万化,而杏苏散恰恰对应了另一种咳嗽,那就是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
通常秋冬的天气是下肃、收敛的。在这两个季节,人体气机也会往回收敛,体表不出汗,相应的,身体很多有黏膜的部分就会变得干燥起来,再一吹凉风,就容易产生凉燥。
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是同时伴有津液不足、干燥的现象,如鼻腔里面特别干,甚至会有流鼻血,有的患者是有鼻涕,但是非常清稀,同时有唇燥咽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皮肤干燥、舌苔薄白而干等症,这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这时候用杏苏散是非常合适的。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各9g,苦桔梗、枳壳、橘皮各6g,甘草3g,大枣3枚。其中,苏叶和前胡是散寒宣肺的;橘皮、半夏和茯苓可以祛除寒湿,之所以用祛除寒湿的药,是因为寒邪闭肺,会有水饮停留,祛除水饮可以恢复肺胃的阳气;同时甘草和桔梗可以向上开通肺气。
当然,外感风寒的咳嗽也是可以使用的,这种患者一般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这样一来,相信大家就知道这两个方子应该分别用在什么地方了。
相关文章阅读(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慢性咽炎这股“火”,到底怎么才能清下去?
您真的了解“秋燥”吗?
讲张锡纯医案
投稿◎迎春
评析◎圆力
封面◎八岁
编辑◎紫叶
的官方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本拥有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