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之少海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如掌内,止于小指桡侧端。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少阴心经本经腧穴
少海(合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少海者水也,在肘内廉节后陷者中,动脉应手,手少阴脉之所入也,为合。”
【定位】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简易取穴法】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取穴。
【主治】
心痛、癔症等心病、神志病;
肘臂挛痛,臂麻手颤;
头项痛,腋胁部痛;
瘰疬。
【应用】
在人身以少阴为六经之最里。又本穴治症,极为复杂,牵及多经之病,有如众症来归者,故曰“少海”。所谓少者,指少阴经言也。其所治症为表表里虚实寒热以及七情志意等病,如癫狂、吐涎、项强、臂痛、齿痛、目眩、头风、气逆、瘰疬等等,即“海”之含意也。
少海穴主治心痛,臂麻酸痛,手颤,健忘,暴喑,肘臂伸屈不利,瘰疬,腋胁痛,胁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肘臂挛痛,麻木,四肢不举,前臂麻木及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下肢痿痹,颈项强痛,落枕,腋下肿痛,肘挛,臂麻,头痛,目眩,精神病,癫狂善笑,痫证,齿龋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眩晕,三叉神经痛,尺神经炎,肺结核,心绞痛,淋巴结炎,疔疮等。
少海穴为手少阴的合水穴,心属火,水克火,心火上炎导致的各种病症均可取少海穴进行治疗。刺激少海穴具有理气通络,益心安神,降浊升清之功,尤其对中医上称之为心肾不交的疾病颇有疗效。心肾不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不安,腰膝酸软、健忘、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咽干、口燥、夜间浑身燥热、爱出汗等症状,以及心火导致的牙痛、头晕目眩等都可通过按压少海穴得到有效的缓解。
用中指指腹按压少海穴位,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按压5分钟,每天按压2次。我们在日常保健过程中可以用少海穴提高保健养生的综合性。对于在心火较旺的时候每天可以按摩3-4次,每次1-2分钟就可以了。这个穴还可以治疗出汗、心痛心烦等病症。
【文献】
《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少海主之。”
《针灸甲乙经》:“疟,背膂振寒,头痛引肘腋,腰痛引少腹,四肢不举,少海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疟,背振寒。主气逆,呼吸噫哕呕。”
《外台秘要》:“主寒热,齿龋痛,狂。”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齿龋痛,目眩,发狂,呕吐涎沫,项不得回顾,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封面|八岁
编辑|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