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疫”多样复杂,“冠毒”需个体诊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医护人员都奋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一线,让很多人想起了17年前的非典。在2003年防治非典的实践中,中医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疗效显著,经过国际卫生组织(WHO)专家组考查,推荐相关治疗方案在全球推广。而后对SARS病毒的实验表明,中药确实具有抑杀冠状病毒的功效。
那么,从中医的视野,应该怎么认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呢,应该怎样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作用呢?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所言的“瘟疫”,以中医药的思维模式认识疾病、防治疾病,中医药应当大有作为。
01中医药防治瘟疫大有可为
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急性传染病。瘟疫一般包括温疫、湿疫、寒疫、燥疫、杂疫等等。在上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防治疫病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代末年战乱频繁,疫病流行,正如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原序中所述: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伤寒杂病论》可谓是第一部防治瘟疫的著作。
明代著名温病学家吴又可结合其治疗瘟疫的经验体会,著成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传染病学专著《温疫论》,创新传统外感病因认识,指出温疫是由不同于六淫的杂气戾气所致,湿热秽浊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可外传内溃,串于阳明。治疗常以达原饮、三消饮、承气类方等,至今为医者所习用。由其后世医家追从形成温疫学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学防治血吸虫、乙脑、钩体病等经典传染病取得可喜成就;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禽流感、甲流等,尤其是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各地中西医工作者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摸索出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中医药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没。
02中医药如何发挥特色优势?
——基础环境变化是诱因,个人禀赋差异是辨证关键
瘟疫学家强调瘟疫是由特殊的致病因素引起。如吴又可认为系杂气所感,杨栗山宗之;刘松峰认为是感邪毒而起;余霖认为是运气之变,为旺气为病。瘟疫有相对稳定的病变部位,如吴又可所论者,邪踞于募原而传胃;杨栗山述者,邪气怫郁三焦;余霖则认为邪毒炽盛充斥阳明。
瘟疫的发生常常与气候异常变化密切相关,今年气候冬应寒而反温是出现瘟疫的基础环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在这暖冬的基础上,加之武汉近期阴湿多雨的气候特点而发病,属于湿疫范畴。由于湿性黏滞易缠绵反复的特点,病情发展缓慢,病机变化相对复杂,治疗周期亦相对较长。疫邪由口鼻而入,先犯太阴肺脾。证候上根据现有资料,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同时伴乏力、干咳、呼吸困难、胃肠道不适、苔腻等基本症状;部分患者初起不发热,亦与湿有关。湿疫之邪嗜好太阴,主要病位在肺脾。此病虽同为湿邪侵袭人体,但因个体禀赋体质差异,故在表现上寒湿、湿热均可出现。如叶天士云:“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晚冬时节武汉气候湿冷,阳虚体质的人容易出现寒湿的表现;而之后随着气温的回暖,湿热会逐渐凸显,湿热疫的表现会越来越多。
此病初起为湿郁太阴肺脾,阻滞气机,可以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素体阳旺热相偏重者可选杏仁滑石汤加减,素体阳虚寒相偏重者可以半苓汤加减。中期邪热壅肺,可以麻杏石甘汤或三拗汤合小陷胸汤加黄芩、金荞麦、连翘等宣肺涤痰泻热;胃肠热盛者可酌加大黄逐邪外出,使内积去则气机通,邪气消则正气安,即吴又可所云“欲求南风,先开北牖”之特色治法,方宜宣白承气汤加减。但须注意湿热阻滞大便不畅通者不可浪用下法,易造成脾胃伐伤,邪气内陷,可参考湿温轻下频下之法,如《湿热病篇》所云:“湿热证……若大便数日不通者,热邪闭结肠胃,宜仿承气汤微下之例”。此病可有毒邪逆传心包,引发肝肾及其他脏腑病变,形成内闭外脱之重证,临床表现常合并多种感染、脓毒性休克、多脏腑衰竭等,此时期当开闭固脱,解毒救逆,宜用四逆加人参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进行治疗。恢复期主要表现为气短、疲倦乏力、纳差、大便无力、便溏不爽等症状,多属于肺脾气虚,余湿未尽,可以薛氏五叶芦根汤加减善后。
章虚谷云“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的强弱变化而为病。”石寿棠《医原》亦云:“六气伤人,因人而化,阴虚体质,最易燥化,燥固为燥,即湿亦化为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湿固为湿,即燥亦必夹湿”,由此可见,素体禀赋差异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
此次疫情主要因湿为患,湿邪随体质差异而表现出寒热虚实之多样性,病机变化相对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素体阳虚或湿盛初起偏寒湿者,不宜过用苦寒解毒之品,防其寒遏之弊;素体阴虚阳旺者,湿邪易蕴热成毒,辛温发散类药物动血伤阴,亦不宜妄用。
作者简介
冯全生,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温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温病分会副会长,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瘟疫学》
作者:冯全生
出版时间:2019年2月
ISBN:978-7-5132-5453-3
出版单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扫描二维码购买电子书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冯全生,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在此特别感谢,欢迎投稿唠嗑。
点,一键购买电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