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诸病源候论》论妇科癥瘕积聚

《诸病源候论》论妇科癥瘕积聚

隋代著名医家巢元方等编写的《诸病源候论》(又简称《诸病源候论》),在中医学文献中是一部最早的、颇有研究价值的病因病机学和临床证候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共50卷,约260000字,分病源67门,列证候1700多条,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神经精神各科。

其中对于妇科学的论述,是在继承《内经》《金匮要略》和《脉经》的基础上,吸收了《徐文伯疗妇人瘕》《疗妇人产后杂方》等书的内容而成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妇科学理论。

更重要的是,本书中对妇科学的分类方法细致、明确,对中医妇科证候学贡献巨大,也对后世妇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妇科肿瘤疾病多发,已经成为妇科常见疾病,而在《诸病源候论》中,对“癥瘕积聚”早已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


以下分享本书精彩观点

癥瘕积聚男女均可见,本书巢氏在卷十九积聚癥瘕候中对其病源形证已有详细的论述,此处则根据妇女特殊的生理特点,提出妇女癥瘕积聚又有别于男子之处。

如云:“妇人病积,经久则令无子,亦令月水不通。所以然者,积聚起于冷结,入子脏,故令无子;若冷气入于胞络,冷搏于血,血冷则涩结,故令月水不通。”

主要是说明妇人积聚,可以引起月经不调或闭经、影响生育等。对于疝瘕,亦指出“妇人病之,有异于丈夫者,或因产后脏虚受寒,或因经水往来,取冷过度,非独关饮食失节,多挟有血气所成也”。妇人血气多虚,故外邪较易入腹,与血气相结,使气滞血瘀,导致“胞中绝伤,有恶血久成结瘕”。

所以文中云妇人疝瘕“多挟有血气所成”。这种疝瘕,大都与盆腔感染性疾患,尤其是慢性盆腔炎症有关,故较男子为多见。

巢氏详细论述了女性八瘕,即黄瘕、青瘕、燥瘕、血瘕、脂瘕、狐瘕、蛇瘕、鳖瘕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其预后。

这八瘕多是由于胞胎生产,经期前后,血脉精气失调所致。

具体来讲,黄瘕是在妇人月经刚来之时,遭受跌伤,血气未止,卧寤未定,致五脏六腑极度虚弱,精神不安。又因当风大小便,阴阳开阖,关节四边,被风湿之邪所侵,邪气乘虚从下上入阴里,稽留不去,以致成病。

青瘕多发生于新产妇,产后未满十天,过早起床活动,以及洗漱太早,使阴阳虚损,产门和子宫皆未能很好恢复,以致骨肉疼痛,手臂无力,不能举动,食欲不振,内脏虚乏少气。又因当风睡眠,或居住潮湿,以至风寒水湿之气乘虚侵入,病人战栗恶寒,心胸烦闷。同时由于新产妇恶血不除,瘀血内结,邪热未能从大小便排泄,形成青瘕。

燥瘕是由于妇人月经来潮时,恶血未净,身体虚弱,而夏月走路过急或用力过度,出汗太多,体力未能平复,又因喜怒异常,以致气机郁结不畅,筋脉拘挛,气郁于内,烦闷胀满少气,向上牵引胸膈背膂,尤其是少腹拘急。同时,月经与气机都不通利,反饮凉水以求舒适,以致月水横流,溢入他脏不去,郁而生热,逐渐形成燥瘕。

血瘕是由于妇人月经来潮后,未满日数而中途停止,加之饮食饥饱寒温不适,致身体虚弱,而又勉强劳动,使血下尚未安定,其气左右走窜于肠胃之间,留结不去,内生寒热,与经水相搏结,成为血瘕。

脂瘕是由于妇人月水初来,或生产未满三十日,便进行房事,以致络脉分解,胞门损伤,子户失禁,关节松散,五脏六腑津液流行,阴道抽掣跳动,全身经脉关枢离散。由于犯了房事的禁忌,男子之精与女性血气相遇,精子损伤,不能受孕,而结成脂瘕。

狐瘕是因为妇人月水一月数来,而受到悲哀忧恐的精神刺激,或因外出时遭遇暴风骤雨,雷电惊恐,衣被淋湿,以致身体疲倦少气,心神不定,四肢无力,寒战,脉气虚极,精神涣散,邪气乘虚深入经络不去,结成狐瘕。

蛇瘕是因妇人月水刚刚停止,胞门适闭,还未平复,阴阳尚虚,荣卫失调,此时如感受外邪,身体更加虚弱;或因外出当风,行走泥泞道路,感受了风寒;或因坐卧湿地等。腹中虚,且未饮食,或远道跋涉,饮了污井之水,服用了不洁有毒之食,留结不去,因而结成蛇瘕。

鳖瘕是因妇人月水刚来,其人剧烈呕吐,身体疲劳,衣服潮湿,没有及时更换;或当风睡眠,两足踏湿地,恍惚睡醒起身,站立未安,神态尚未完全恢复,又见平时所爱好的事物,心神为之荡漾,魂魄感动,五脏之气空虚;或沐浴时间过长,神气不守,水气乘虚侵入三焦,玉门先闭,津液妄行,留结不去,因而形成鳖瘕。

本文摘自《诸病源候论发微》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诸病源候论发微》,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诸病源候论发微》,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欢迎投稿唠嗑。

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可以治哪些病?三阴三阳在伤寒和内经中的含义不同吗?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