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美的酱,自己来做
酱,一般是用豆子、麦子等东西发酵而成的。既然是发酵而成,那么它发酵的性质就一直都在,吃下去后,它依然会促使别的食物在人体内发酵,帮助人体运化。不管吃荤吃素,都可以放酱。
中国人吃酱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吃酱,而且孔子吃酱还特别讲究:“不得其酱不食。”大意就是,吃某种东西必须配某种酱,如果这种酱配得不对,他就不吃。为什么呢?因为吃下去后不好消化。
小时候在家里,亲眼目睹奶奶做酱,一般都是中端午节后。端午节时,家里做了很多馒头,这些馒头吃了一半,其余的放得太久就发霉了,不要紧,把发霉的馒头晒干备用。再把豆子蒸熟,放在竹篮里,几天后,豆子也发霉了,等发霉发到一定程度了,再拿出去晒干。把晒干的发霉馒头和豆子磨个半碎,再加入冷盐水,调成稀糊。食盐的饱和溶液冷却后就是冷盐水,配冷盐水是很有讲究的:必须是烧开后的水再加上盐,然后离火自然冷却。如果加热盐水,做出的酱会发酸,如果用没开的水或者是生水做冷盐水,以后酱里就会生蛆。
把调好的稀糊放进瓦钵里,放在房顶上。白天,太阳晒着它,晚上也不收进屋,让露水滋润它。每天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都要搅拌一次,其他时候都不能搅拌,否则热气就进入里面,酱就容易发酸。一旦下雨,就需要拿个锅把它盖上,不能让它见生水,否则,以后这个酱就不耐久留了,里面容易生蛆。就这样,天天日晒夜露,直到秋后,酱就成浓黑色了,有一定的油润性,可以藏很久。有个广告,就讲他们的酱就是遵守老传统,用太阳晒,晒足180天,晒出美味晒出鲜!一百八十天就是半年了,一般来讲,晒酱是从芒种到秋后,并没有半年,但时间也够长了。
的确,酱需要紧晒。在安庆有个胡玉美,是中华老字号做酱的。听老人们酱,他们过去是用很多大缸来晒酱,每天早上,工人师傅把这缸里的酱往另一个缸里面倒,这样在底下的酱就翻到上面来了,这叫“翻缸”,是为了防止搅和不透。这样每天晒,酱就特别的鲜美,尤其是蚕豆酱。
如果脸上长痘,或身上有一处伤痕,刚刚结了一个痂,或结痂刚脱落,此时就不要吃酱了。如果吃酱,酱里面的黑色成分就会往这个结痂的地方集中,造成一处发黑,要很久才能散掉。
▶
▶好文共享,功德无量。欢迎“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