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解读阳明气分之法治愈下血谵语!

解读阳明气分之法治愈下血谵语!
转自: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OTg3MzE2OQ==&mid=2247484840&idx=1&sn=036c070837f1c512e5c43ebe66d41ead

《伤寒论》阳明篇经文说:“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按:阳明病不大便而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者,这是燥气内实之诊。今阳明病,大便下血而谵语,但头汗出,就不是燥气内实,而是热入血室。“阳明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血室之脉(即冲脉,以冲为血海故也),“起于气街……上行至胸中而散”。所以阳明经与冲、任脉皆有着密切的关系。阳明热盛,扰及冲、任血分,故下血。谵语者,不是燥气攻心,而是血受热扰,则心神昏乱,以心与冲、任同主血脉的。但头汗出,所以别于手足濈然汗出,是血下夺则无汗,热上扰则汗蒸的。因为本证是热伤血分,与阳明燥实无关,故治法不从阳明之攻下,而从刺期门以泻肝血之实,实去则变头汗为周身濈然汗出而解。综合各家的注释,皆是这样,而对于热入血室,多数认为指男子而言,女子则另有热入血室的专条论述。在治疗上,除刺期门外,犀角地黄汤对于本证的主治,却很恰当。

笔者对阳明病,下血谵语证,曾用治阳明气分之法,其病却能受治而解,今特简介于下,用以就正于高明!

1960年初秋,我院留医部有病人连某,男性,年龄30岁,本镇某厂职工。高热已20多天,证见下血谵语,血色鲜红,烦躁,烦渴引饮,头汗出,小便赤,腹无所苦,脉滑数,面红,唇舌皆赤,苔干黄等证。初拟用犀角地黄汤,后因经济负担过重,改用白虎加人参汤。连服10剂,热退血止,各证俱解而愈。

关于本例的治疗方法,本于下列的三点。

1.其高热烦躁,渴欲饮水,脉滑数,面唇舌皆赤,苔干黄头汗出等症,皆是阳明热盛的见证。

2.人身气血,本自相维,是对立统一的两种物质。今气分热盛,伤及阴络,迫血下行,血分受扰,则神明昏乱而谵语。

3.由于气血互相维系的关系,轻证可用凉血清火,正治其血,重证则宜补气以维血,使气固而血自止。

今本例主用白虎汤以清气分之热,则不独气分之证可解,而血不受扰,下血谵语都除,用参者,一以生津以维持体液的消耗,一以补气以维血,正治隔治,各得其所,敞病以痊。

从本例的实践证明,可知《伤寒论》阳明病“热入血室”一语,是泛指热扰血分的意思,与妇人经水适来适断的邪陷血室,不可同日而语。

undefined……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香山名老中医医论医案医话精选》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收载了广州中医学院建院时伤寒考研室首批老师程祖培,岭南针灸名家李尘,中山中医院建院五老余子修、周伯姚,雷金允,黎兆初,唐国华等等中山名老中医的医论医案医话,部分还加了编者按,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赖海标,男,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肾病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感染与炎症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三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中山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曾荣获广东省基层优秀中医工作者、全国中医医院医疗业务管理优秀工作者、中山市十杰市民、中山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等称号。2017年9月创建“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一年来已发表中医学术文章约200篇,引起积极反响。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香山名老中医医论医案医话精选》,作者:赖海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张公让:青霉素发现以前,肺炎良方此为第一!

● 少阳百病主方——柴胡汤类临证集锦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