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转」张公让:青霉素发现以前,肺炎良方此为第一!

张公让:青霉素发现以前,肺炎良方此为第一!
转自:读书写字与临证思考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MDMwMDIyMw==&mid=2247485285&idx=1&sn=ba1c94765b38813dfc43feb87a0eb00d

张公让(1904—1981),广东梅县人。他1924年负笈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年后却因染肺病咯血而休学回乡养病,病愈后于1926年复转学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1931年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

张氏系中医世家,他养病期间即用中医自疗,毕业后又随父学医数年,故通中西医学。1935年后,他先后在广州、梅县行医。抗战期间,西药来源困难,张氏以中草药为主研制各种成药,疗效甚好,使许多伤寒、痢疾、霍乱、脑膜炎患者获救。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期间,他曾任总统府特约医师、国史馆医事顾问等职。1949年7月,张氏举家迁往香港九龙,曾任中国新医药研究院院长,1981年在香港病逝。

按:张氏生平主要见诸《梅县客家杰出人物》与《化孙之光(梅县、梅江区篇)第1集》两书。但两书的记载有些差异,因缺乏原始资料,我无从细考,故只能暂以前一书为主做一缩写叙述如上。

从张氏经历看,他是西医科班出身,但因生于中医世家,且患肺病咯血而受益于中医,所以对中医不排斥,而能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并学习中医、实践中医。但从我能看到他的少量文章看,他对中医似还有点“隔”。这且不管他,本文想介绍的是他的经验方肺炎清解汤的来历。

这里有一个故事。

1936年,张氏在广州行医,一次出诊一富贵人家。病者40岁,患重症肺炎,高热40℃,脉浮数、重按无力,两肺满布大小水泡音,呼之不应,似入昏迷状态。曾请全市有名的中西医10余人诊治,但所有处方,病家皆不敢用,“盖身贵疑医,不知信任哪一个好”。

张氏那时才20多岁,不在名医之列,但由于他兼懂中医,病家是颇信仰中医的,所以便入选了。张氏检查患者后,检视所有过去中西医的处方和治疗法,西医的都差不多,中医有10多张方子,病家皆疑不取用,张氏想:“我如果再开一张,病家也未必敢用。于是我不开方,仅取其中一张副方,煎给患者使用。该副方是一位中医师开正方后,开给患者当茶饮的。其方为冬瓜皮一斤,竹茹一两,我恐其力弱加竹黄六钱。我何以应用该方呢?盖该方甚和平,且为病家所熟知,服之无碍,必能被采用也。”

诊后,病家不复来请,张氏度其死矣。不料半月后,路遇病者家人,问之,云即以该副方加鸭脚皮、鬼羽箭二药(按:张氏说这两味是“广州人常用之祛风除邪土药”,我对岭南草药不熟悉,不知道“鬼羽箭”是不是“鬼箭羽”之误?)治愈。

如此严重之肺炎,竟以这平淡之药治愈,引起张氏莫大关注,以后即以此数药为基础,拟订成“肺炎清解汤”,治愈很多肺炎患者。他认为,“在盘尼西林(小编注:就是青霉素)未发现以前,肺炎良方应以此为第一”。

张氏拟订的“肺炎清解汤”组成为:芦根二两,薏仁一两,冬瓜仁八钱,竹黄精(按:查《中药别名手册》,竹黄精是天竺黄的别名)四钱,川贝母三钱,桑白皮三钱。热高,加地龙三钱,前胡三钱;咳多湿重,加北杏仁四钱,车前子三钱;痰多,加蒌皮四钱或五钱;有时他还喜欢加用菊花三钱,甘草二钱。

此方适应证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气管枝炎(按:张氏文章写于20世纪50年代,气管枝炎,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支气管炎?)而有高热者。据云,治大叶性肺炎,二三剂可以治愈。

上述内容见《中医杂志》1959年第9号。我感兴趣的是:

张氏是西医科班出身,对金某做了检查,确认他患严重肺炎,且以为他会死亡,却获痊愈。这张处方,原本只是某中医的副方,主方没有吃,吃的是副方,重病却被治好了。这张方看起来平平淡淡,但是必有其研究的价值。

张氏虽然说此后非常关注此方的价值,但是他后来拟定的“肺炎清解汤”与此方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是为何?文章没有交代。是原来的方更好,还是张氏后来的方更优,还是疗效差不多?因为他没有交代,我们后来人只好再进行试验。

患者实际服用的方子,与“肺炎清解汤”组成上有一定距离,前者重用冬瓜皮、竹茹、竹黄,清热化痰;后者重用芦根、薏苡仁,也用了冬瓜仁、竹黄精,均能清热化痰。故可以倒推,肺炎的关键是痰热壅盛,治疗则需重用清热化痰。冬瓜皮、冬瓜仁、芦根、薏苡仁、竹黄(按:竹黄、天竺黄是两种药,天竺黄有时也被称为竹黄,所以张氏当时用的到底是什么,无法确知。但竹黄与天竺黄都能清热化痰)这些药重用可能具有较好的效果,我觉得临床上应该验证一下,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临床上更常见的其他肺炎。

本文摘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二集》,今日次条有惊喜!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二集》,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曾说:“邢斌同志喜读书,善读书,勤临床,是青年中医之佼佼者。”2012年邢斌先生出版的《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一书,是他临证、读书、思考有得之作,出版后颇多好评。“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八字一时间成为很多中医人的理想。

此书出版后,邢斌先生一如既往读书临证,又撰写了不少医论、医话、医案。纵论古今,解析医理,或阐释辨证眼目,或畅述临证思维,或介绍方药心法,运思精深,时有新见。现结集为《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二集》,这是一部体现“有思想的临床、有思想的学术”之精神,医文并茂之佳作。

作者简介

邢斌,全职的中医爱好者(中医的临床实践者、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和执著的理想主义者。

爱自由,喜思想,常说读古书当求原意、求真意,要与古人心灵沟通;做临床要见微知著、切中肯綮,有如福尔摩斯探案,故颇好此两项心智游戏。

临证方面: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不拘一格,自出机杼。并自创针灸新法,临证常获立竿见影之效。

著述方面:著《方剂学新思维》《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伤寒论求真(上)》《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二集》,主编《危症难病倚附子》《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现代名医圆机活法与达方效药丛书哮喘卷》与《中医思想者》文丛(共两辑)。

教学方面:着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的精神。曾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各家学说、方剂学新思维等课程,在上海应象中医学堂教授古典汤液学,2016年成立邢斌针药结合工作室。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二集》,作者:邢斌。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口服+灌肠,有效!

● 这两则医案,外伤后癫痫,不论新旧,中医药疗效就是好!

,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