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11岁女童不明原因发热4个月,竟被7剂中药治愈

11岁女童不明原因发热4个月,竟被7剂中药治愈

不明原因发热医案一则

罗某,女,11 岁,于 2006 年 10 月 15 日初诊。
患者有过敏性紫癜病史。
主诉:反复发热 4 个月余。患者 2006 年 6 月 4 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 39℃,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改善。刻诊:发热,体温 38℃,无咽痛,无关节疼痛,时恶寒,夜间易发热,纳眠可,大便硬,一日一行,小便黄,舌淡暗,苔黄微腻,脉滑。查血尿分析均无明显异常。中医证候为脾肾两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治以健脾补肾,行气活血,祛湿化痰。处方:熟附子6g(先煎),党参10g,白术10g,云苓10g,柴胡6g,黄芩10g,怀山药15g,薏苡仁15g,田七片5g(先煎),香附8g,炙甘草5g,菟丝子10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发热退,未见恶寒,余症均明显好转,舌淡苔腻,脉弦。继以熟附子6g(先煎),党参10g,白术10g,云苓10g,柴胡6g,苏叶8g(后下),怀山药10g,薏苡仁15g,田七片5g(先煎),赤芍10g,枳壳10g,炙甘草5g调治。病情未反复。

按:此患儿有过敏性紫癜病史,中医认为其病在血分,有虚实之分。外因为外感风热之邪,湿热夹毒蕴阻于肌表血分,迫血妄行,外溢皮肤孔窍,以实证为主;内因为素体心脾气血不足,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血不归经所致,以虚证为主。患儿病久,出现发热,且以夜间为主,论其病机应认为属“脾胃气虚,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上乘土位”。因脾胃气虚时,脾阳下陷下焦入于肾间,命火、相火上冲,不仅上乘土位侵犯中焦,更能冲及上焦,弥漫全身而发热。本证正合甘温除热法主治,补其中气,升其清阳。但彭教授临证用药时多加熟附子、怀山药、菟丝子、山萸肉等补肾之品,取其“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见脾之病当先实肾”之意。脾气大虚,土不制水,且传病于肾,致肾阳亏虚,虚阳上越,亦可导致人体蒸蒸而热。此外,夜间发热之病多属病已至或将至三阴,此时更当急益三阴之阳气,使其固摄收敛外散之虚阳,则阳伏其位,升降和调,必其元气恢复而诸症自愈。遣方时再辅以祛湿化瘀之药以助祛邪,虽诸药合用而不乱其法,故顽症能瘳。

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简介

彭万年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逾四十年,崇尚学伤寒、用伤寒,为岭南经方大家。其中医药学教研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仲景学说研究进展、中医临床基础、中医药养生康复学等学科为主,主攻经方治疗疑难重症、糖尿病及多种严重并发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药新药、中成药的研究开发等。因对仲景学说研究深入,每以经方立起沉疴,故海内外求医者甚众。本书从彭万年教授仲景学说阐微、临证经验、医案与研究三方面系统总结了其一生的临床经验,全部文稿由彭教授原作和其众多硕博士生写成,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了彭教授对仲景学说的领悟及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科疑难病、常见病的经验,对于促进《伤寒论》的研究和推广经方应用具有重要价值,适合于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彭万年40年经方实践录》,主编:宋爱军,周英。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除了吃中药,还有很多外治法

● 为什么有人信中医,又为什么有人不信中医?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