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病机十九条,竟包含六气病机?!

病机十九条,竟包含六气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病机十九条讨论的确是六气病机,非六气主客病机,亦非五运病机。理由如下:

首先,通观全段,病机十九条上文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再上文接“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全段一体,说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化之变所产生的病机。

再次,通观全篇,《素问至真要大论》讨论了岁主、司天、在泉、天气之变、邪气反胜、六气相胜、六气之复、客主之胜复、六气标本中气等各种症状、发病之机和治则,六气主客胜复都已论述,故病机十九条不是六气主客病机。

如何分析病机十九条?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何为上、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气之上下何谓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上指天气,故“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即各种喘、呕、痿症,大都病发于天气。 下指地气,故“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即各种厥逆、二便不通、二便失禁的病症,大都病发于地气。天地之气为发病之机。

看前六条,为六气之化的表现。何为化?

化指化生,六气如果没有制约,可以化生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厥阴风木所化,表现眩晕、抽搐、振摇等症状,从于肝脏发病;太阳寒水所化,表现出寒冷、收缩等症状,从于肾脏发病;阳明燥金所化,表现出各种气喘、气胀、气急、气上、胸闷、呼吸不利症状,从于肺脏发病;太阴湿土所化,表现出各种湿阻、浮肿、胀满症状,从于脾脏发病;少阳相火所化,表现出各种发热、昏蒙、抽搐症状,属于火的病机;少阴心火所化,表现出各种疼痛、疮疡、瘙痒症状,从于心脏发病。

看后十一条,则是六气之变的病机。何为变,变为转化,当六气超过了正常的限度,则向其深层、甚至相反转化。

属于风的病机一条:“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各种突然发作的肢体强直,都是厥阴风木所为。

属于火的病机四条:“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各种口噤不开、寒栗颤抖,如同神不守舍,各种气逆上冲的病症,各种烦躁、狂乱、不能自主的病症,各种下肢浮肿、疼痛酸楚、惊吓、恐惧的病症,都是少阳相火(火)所为。

属于热的病机四条:“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多种肿胀、腹部胀大的病症,各种呻吟、膨胀如鼓的病症,各种抽筋、角弓反张、肢体屈伸不能、排出混浊水液病症,各种呕吐、代谢物发酸、急性腹泻,泄下如注、肛门急迫的病症,都是少阴君火(热)所为。
属于湿的病机一条:“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各种痉、颈项强直的病症,都是太阴湿土(湿)所为。

属于寒的病机一条:“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各种水液代谢物,澄彻清冷的病症,都是太阳寒水(寒)所为。

可以看出,此六气之变的症状都比较重,是疾病向深层的转化,故为六气之变。也与六气主客胜复等症状表现明显不同。

病机十九条表达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化之变的症状特点和发病病机,运气发病从于五脏,治疗应从五脏、六淫论治,药用四气五味,“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刘完素一生研究《黄帝内经》,把病机十九条归类于五运病机和六气病机,现在看来,是不准确的。

推荐书:《五运六气百问百答》。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五运六气百问百答》,点击可直接购买

五运六气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玄学,很多人没有深究,历代深入研究并临床应用的医家也不多。当深入研究《素问》七篇大论,再读《内经》相关篇章后,方能体悟五运六气理论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科学思想。任何理论必经临床实践的检验,方能证明其科学性和实用性,五运六气理论也是这样。作者用以经解经的态度学习五运六气理论,并效验临床。大道至简,将晦奥难懂的五运六气理论简化为实用的临床工具,需要多年的积累,名师的指点,个人的感悟,并经过刻苦的学习,应用于临床。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五运六气百问百答》,作者邹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治不好病,你不能怪患者

● 200年前的秘方,他无偿献给国家!

点,一键下单

客官!在看一下呗~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