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针刺也有禁忌,都不知道吧?
古今针灸文献关于女性针刺禁忌,只注重孕期,忽视了经期,而且哺乳期也未论及。
据古代针灸医籍记载,针刺光明、足临泣二穴有明显的退乳作用,能够消除乳房胀痛,可用于治疗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症和产妇因新生儿不幸夭折而导致的乳房胀痛。
据《中医杂志》1959年第9期报道:陕西省延安医院一产妇婴儿出生即死,乳房胀痛,经针本穴1次即消。
另一名助产士哺乳期患目赤肿痛,医者为其针刺本穴加光明,并行泻法,眼病治愈后出现乳汁不足,后经针灸合谷、曲池而纠正。
《中国针灸》1985 年第4期报道,针刺本穴配光明回乳13例,泻法,针后加灸。结果:1次退乳2例,3次退乳8例,4次退乳3例。
故哺乳期禁刺光明、足临泣,应同经期禁针一样纳入女性针刺注意事项中。
本文选自《针灸解惑(第2版)》
(扫码下单)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针灸解惑(第2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本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6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针灸解惑》,作者:王启才,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史上最全学习内经方法,附上参考用书,还不收藏起来!
走出校门,在临床的你,悟到哪个阶段了?(深度探讨)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