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常见病自我推拿按摩的这些小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常见病自我推拿按摩的这些小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推拿的方法很多,在古典医籍中,记载非常丰富。总体上可分为自我推拿养生、他人辅助推拿养生两大类。我推拿养生尤为普遍,具有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特点。
失眠

失眠是由于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破坏了高级神经活动正常规律,导致白天该兴奋而不能兴奋,晚上该抑制而不能抑制的现象。古代医家认为失眠多因思虑劳倦,损伤心脾,或忧郁、紧张、精神刺激、肝气不舒,或久病肾虚,心肾不济,扰乱心神,神不守舍。
凡失眠者皆宜健脑宁神,可做以下自我推拿按摩:
①按揉印堂、神庭、太阳、角孙各半分钟,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穴位。
②摩腹3分钟。手掌面贴于腹部做顺时针回环摩法。
③按揉涌泉穴1分钟。
④浴面:先将两手掌摩擦令热, 然后摩擦面部50~100次,从人中、口角、前额、眉、目、鼻、额、发际至耳后,如浴面、洗头之状。
⑤按揉风池、风府各半分钟。
⑥按百会穴不拘时间。
⑦用中指指端按睛明穴,不拘时间。
胃痛

胃痛,中医又称“胃脘痛”“心下痛”“心痛”等,是以胃脘部(左上腹部位)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患。现代医学所说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痉挛都属于中医学胃痛的范围。胃痛多因喜食生冷,外感寒邪;或忧思恼怒,肝胃失和;或劳倦过度,饥饱无常导致气机失调,气滞血凝而引起。
胃痛可以做以下推拿按摩。
①分推腹部10~20次。双手以食、中、无名小指指面从鸠尾穴、中脘穴、神阙穴向腹部左右两侧分向推摩,推10~20次。
②摩中脘穴1分钟。
③推揉内关。用拇指指端按,左右两穴交替进行,各1分钟。
④按摩肚脐1分钟。
⑤按揉中脘穴、梁门穴、天枢穴,用拇指指端按,各半分钟。
⑥捶背1分钟。
头痛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即全身阳气聚集的部位,又为“精明之府”,即全身精华聚集的地方。五脏精血和六腑清阳之气皆上会于头,所以凡外感时邪或脏腑内伤,都能导致经络气血阻塞不通,头部清阳之气失于舒展而致头痛。
头痛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外感头痛,一类为内伤头痛。无论哪一种头痛,皆宜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可自我推拿按摩以下穴位。
①开天门15~20次。双手拇指固定在头顶部,双食指及中指指面从眉心轮流分推到前发际正中。
②按揉风池穴半分钟。双手拇指指端按揉两风池穴。
③揉太阳穴1分钟。双手拇指指面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做回形运动法,其余四指可固定在颞部。
④分阴阳10~15次。双手拇指固定头部,双食指及中指指面从印堂穴分推到前额部。
⑤按揉风府半分钟。单手中指指端按揉风府穴。
⑥推夹脊1分钟。双手食、中指指面从风池穴自上而下直推项肌至肩中俞穴。
⑦推天柱骨1分钟。单手食、中、无名指指面从风府穴自上而下直推到大椎穴。

落枕

落枕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常因睡眠姿势不恰当或枕头过高过低或项背部着凉受寒等,以致颈项部经络受阻,气滞血瘀,或风寒停留而早晨起床时发病。表现为颈项部一侧酸痛、强硬,重的疼痛涉及肩部,患者头喜欢向患侧倾斜,活动受限,动则疼痛加重,向患侧转动时更加明显。
治疗落枕宜通经活血、解痉止痛,可以自我推拿按摩以下穴位。
①按揉手三里穴1分钟。
②按揉天宗穴1分钟。
③推夹脊穴1分钟。
④按揉风池穴、风府穴各半分钟。
⑤按拿肩井穴1分钟。

本文节选自《中医养生的理与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中医养生的理与法》,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编写说明

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说:“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凡事“理”是根本,明白了道理的由来才能有正确的认识,对于非中医专业的人员来讲,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熟读中医书籍,即使有时间也可能不知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选择,有了书目也可能无法理解医古文的本意,也就谈不上总结医理了。常见的情况是,有的人从一些所谓验方中了解到某药治某病或某症状,就开始试用,这种情况忽略了“辨证论治”这一重要环节,也就是没有“理”的指导,撞对了即显效;不对证,有时非但不见效,更可能有害,就得出中医“不行”的结论。基于这种情况,考虑中医养生是老百姓乐于使用的养生方式,我们从中医养生的理和法,那最为基础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整理,试图讲明白“理”,并将“理”与“法”相对应指导实践,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飨读者。
本分册编委由养生专家,中医学领域的教授、博士研究生组成,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专业的中医药知识,且临证经验丰富,文字功底扎实。编写过程中,因中医理法内容丰富,基于科普原则,选择易于理解、临床和生活中常用、常见的知识进行介绍,并引入漫画形式,图文结合,增强阅读趣味性。中医养生之理方面,为帮助理解,对养生理论的产生和沿革进行了简要介绍,并详细介绍了得到公认的《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养生之法方面,从情志、饮食、运动、时令、经穴、体质等方面入手,选取生活中常用的养生手段和方法,简单易行;考虑到书籍的主要受众为中老年人,他们关注养生,注重生活品质,因此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特点,进行了专门的养生指导,分析养生相关影响因素,介绍如何养生,选择哪些适宜的养生活动,以及情志调控的重要性及方法。
书中用语尽量朴实易懂,如何将专业的知识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需要不断地尝试,专业人士既要从积淀多年的专业用语习惯中跳出,又要表达得准确到位,确非易事。我们一直在努力,对于成书仍不够满意,希望在以后的编写中能够进一步提高。
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如何做好传家宝的科普宣传,让老百姓更方便、更容易地了解、理解和使用中医药知识,并从中获益,防病于未然,降低医疗成本,保障大众健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不懈地努力。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养生的理与法》,作者:王文姮,刘志梅,田丽霞。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看《黄帝内经》中的秘术——刺骨疗法如何缓解老年痴呆

● 益气温经法治疗骨痿验案1则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