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痤疮久治不愈,试试这张方子

痤疮久治不愈,试试这张方子

:《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 60则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是王晓军医生临床应用经方案例集,与其他医案医话类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所选案例不在于疑难,也不在于有效,其可贵之处在于医案后面的解说,这是他选方遣药的所思所想,这是他多年临床的经验心得。这首经方方证如何识别?这段经典原文如何理解?为什么选此方,为什么要合彼方?又为什么要如此加减变化?等等。读这样的医案能起到答疑解惑、启发心思的效果,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特别适合于当今的基层医生阅读。

青年女性痤疮6年久治不愈案

患者, 女性,28 岁,身高 164cm,体重 51kg。2014 年 7 月10 日初诊。
主诉:患痤疮 6 年余。长期服用各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并且病情愈来愈重,现在可以用“面目全非”来形容。面部痤疮密布有脓头且有痒痛之感,面部容易出油而下肢却偏干燥,因长期服药治疗无效致夜寐不安,多梦眠浅。食欲不佳而时有泛酸、胃痛,平素便溏次频,饮食稍不注意即腹泻,日可达五六次之多。夏天怕热而冬天怕冷。因是外地患者(河南南阳人,现在武汉打工,由我之前在武汉治疗的一位患者介绍而电话求诊),故无舌、脉详情。
处方(中药颗粒剂):半夏泻心汤 3g,清上防风汤 1g,薏苡仁 1g,早上服;乌梅丸 3g,清上防风汤 1g,薏苡仁 1g,晚上服。
30 剂。
每次总药量 5g,每日早晚 2 次饭后开水 60mL 许冲服。5/2 服法,即服 5 天停 2 天。

8 月 29 日复诊:电话中传来患者喜悦激动的声音,告诉我,服了上次开的药后,痤疮已消失殆尽,痒痛感亦无,现只余下巴部位尚有少许残留。同时患者问是否需要继续巩固服药?言语中一方面高兴,另一方面还流露出担心停药后会复发。
余询其胃痛、腹泻,还有睡眠的情况,患者高兴地回答现在胃口很好,月余来胃痛只有一次,并且极其轻微,最为明显的还是大便现在是每天一次定时排便,虽仍然不太成形,但比之从前大有改善。
余遂处以原方,再予 30 剂巩固可矣。

体悟

清上防风汤乃治疗痤疮之常用处方,余屡用之有确切疗效;加用薏苡仁有增效之功;而半夏泻心汤与乌梅丸之选实根据其个体实际情况及其胃肠道之兼症。如此一方对病,一方调体,且变通运用了门纯德先生的联合方组,分早晚分服,据其药后的反馈,患者对疗效还是满意的。

考清上防风汤方出自明代名医龚廷贤之《万病回春面病门》,原治“头面生疮疖,风热之毒”。矢数道明先生将之收录于他的《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一书中,谓本方具有清解发散上焦之功,尤治颜面郁滞之热,故用于强壮青年男子之面疱……体壮、颜面色赤之女子,发疹充血而红者。矢数先生常于方中加一味薏苡仁用于治疗面疱,谓之“佳”;如果同时伴见便秘者亦可加大黄少许。

本方之药物组成由发散剂与清热剂两个组成部分: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泻火解毒;薄荷、连翘、甘草、荆芥、防风可以清解发散上焦之热邪;桔梗、川芎、白芷有引领诸药达于上部,更好地发挥疗效之功。

我之前参加一个经方沙龙,由无锡毛科明弟所主持的病案讨论中就介绍了该方用于治疗痤疮的使用经验。之后我就将该方视为治疗普通型痤疮的一张专方,并直接于方中加一味薏苡仁以为佐助。对于患病较久发现有局部硬结或结节型者可用清上防风汤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再加薏苡仁、大黄,或薏苡仁、丹参。实践证明,这个思路和使用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本文节选自《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 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内容提要

王晓军曾跟师黄煌教授,在继承黄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临床上擅长运用经方诊治各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本书收录了60例王晓军亲诊病案,每则医案不仅真实记录了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而且还详尽介绍了自己的诊治思路,如何选方用药,如何转方接方,其中的思考及经验教训,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说理方面,少了阴阳五行等理论说道,多融入一些临床及现代医学知识;少了人与亦云的俗套陈词,多了作者自己的独立思考,更多的指明用方的切实证据以及临证抓手,让读者可师可法,有所启迪。

全书贴近临床,简明直白,平实真切,读之让人耳目一新,可资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经方爱好者学习、借鉴、参考。

作者自序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中医医生,9岁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学习中医,14岁背诵《伤寒论》,但前面背诵后面忘记,而且水平始终停留于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状态;19岁进入中医临床,不知不觉已经30余年了,虽然也偶尔学用一下仲景方药,但因为没有真正领会仲师处方用药之心法,所以在应用时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并且加减药物不得其要,临床疗效往往差强人意,这都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没有名师的点拨、引导,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倍感艰辛。

中医学派林立,体系繁多,且各持己见,而又似乎都有道理,往往令人莫衷一是而不知所从,令笔者时常感叹:不读书则大脑空洞无物而无可依凭,但读书越多却又觉得无法判断孰是孰非而漫无定见……非常幸运的是,2008年的春天我发现了“黄煌经方沙龙”网站,一下子被其中的文章和真实、生动而且精彩纷呈的案例吸引住了,并且跟随该网站中的引导阅读了黄煌教授的全部著作,特别是当读到黄老师的“有过对中医教科书理论虔诚的信仰,有过面对中医前途而找不到答案时的迷茫和困惑……有过怀疑而又不敢怀疑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焦虑,也有过大彻大悟后的痛快淋漓……”(见《张仲景50味药证序》)这段文字时不经意之间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通过深入地学习黄师著作,并将之验证于临床,我深深地被黄师所提出的方- 病- 人三角辨证的经方医学思维所折服。黄师的这个思维体系来自对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精心梳理并实用的解读,来自对临床实际疗效的观察总结和无数次的重复求证……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笔者临证亲自诊治的医案。医案是医生临床诊疗真实的还原和记录,笔者平时非常喜爱阅读,因为通过阅读医案可以给我们临证用方带来灵感并大大拓宽我们的用方思路。但是笔者也发现有些医案脱离临床实际,其中描述了很多疑难病案。例如十多年的顽疾竟然用两三剂药治愈了,却也没有讲清楚其处方用药背后具体的思路方法,即为什么选某方、为什么要合某方,又为什么要增减某味药物等,这样的医案除了让读者羡慕之外百无一用。恩师黄煌教授经常教育我们做学问要“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笔者时刻铭记于心。这本书所有的医案均附录了笔者诊疗思路的全过程,意在抛砖引玉,为中医学术的传承贡献个人的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王晓军,河南南阳人,自幼随父学习中医,后跟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继承黄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使得学习经方更加直观、通俗、实用,其所创立的中医学习平台“经方研习社”,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300人。

王晓军具有30年中医内科临证经验,善于用经方诊治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并时常受邀在全国各地坐诊及进行中医临床课程讲解,诊病疗效好,讲课通俗易懂,受到基层中医医生以及患者的一致推崇欢迎。

王晓军与黄煌老师合著的《黄煌经方助记手册》于2019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读者喜爱。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作者王晓军,陈伟,王晓彬。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急则治标缓治本,慢摇船橹捉醉鱼——妙治“月经淋漓不尽”

● 五方联用方方是经典,分进合击处处显神奇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