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梅核气怎么办,老中医有话说
梅核气,指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脔,肉切成块,名脔;炙脔即烤肉块。
《医宗金鉴》云:“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痰涎,如同炙肉,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疏涎去,病自愈矣。”
余认为梅核气,多由情志不舒,气郁生痰,痰气交阻,上逆咽喉之间而成。亦有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所致者。
案例1
李某,女,39岁。
咽中如有炙脔加重3个月。
自诉婆媳不和,情志不畅,觉胸闷,时嗳气,咽中梗阻如有炙脔,咳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无碍,食道钡餐透视无异常。月经尚正常,舌红苔白滑,脉弦缓。
诊断:梅核气。
辨证:情志郁结,痰气交阻。
治法:行气化痰,降逆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味。
半夏10g,厚朴12g,茯苓15g,紫苏梗12g,紫苏叶12g,枳壳15g,瓜蒌15g,郁金12g,枇杷叶12g,桔梗10g,香附15g,甘草6g,合欢花12g,生姜10g。水煎服,每日1剂。
上方服3剂,咽部梗阻、胸闷减轻,继服9剂症除。
案例2
谭某,女,41岁。
咽中异物感数年。
因与邻居不睦,经常生气,自觉咽中有异物感,胸胁胀痛,嗳气不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月经后期,经行不畅,小腹胀痛,舌质红,苔白,脉弦细。
诊断:梅核气。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12g,枳壳15g,川芎10g,白芍15g,香附15g,陈皮12g,甘草6g,郁金12g,佛手12g,紫苏梗12g,合欢花12g,菖蒲10g,青皮12g,茯神15g,白蒺藜12g。水煎服,每日1剂。
上方4剂,症大减。12剂病愈。
案例3
戚某,女,26岁。
因常与丈夫发生口角,心烦易怒,自觉咽中梗阻不畅,胸闷,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头痛目眩,月经先期,血黯有块而小腹胀痛,经前乳房胀痛,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诊断:梅核气。
辨证:肝郁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2g,茯苓15g,甘草6g,牡丹皮15g,栀子10g,龙胆草10g,黄芩12g,炒川楝子10g,郁金12g,菊花12g,青皮12g,陈皮12g,炒酸枣仁15g,枳壳15g。水煎服,每日1剂。
上方服6剂,症状好转,12剂而愈。
总之,梅核气病,虽夹痰,兼火,但肝郁气滞是其主要病机,关键是在一个“气”字上,所以该病除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戒气忌怒在所必须。
本文节选自《平阳陈氏妇科备要》。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平阳陈氏妇科备要》,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平阳陈氏妇科备要》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病的一本书。对于妇科病的论治范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做了精辟的概括,即“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癥,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
关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上溯神农黄帝,下迄近代当世,神圣名医辈出,医著佳作纷呈。既有古朴的《金匮要略妇人病脉证并治》,又有通俗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既有博而全的《妇人大全良方》,又有简而精的《傅青主女科》。这些都是深受医人青睐,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妇科佳作。本编力求简明、实用、有效。但因孤陋寡闻,学疏才浅,水平所限,错舛难免,敬请见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平阳陈氏妇科备要》,主编:陈英都,陈焱。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为啥这本十万字的舌诊书,卖得这么好?● 简便廉验的治法,一本接地气的好书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