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父母爱情与中医人生

父母爱情与中医人生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增订版)》内容节选。
有问题可以加小编微信:zsqzimeiti。

有一年腊月廿四的夜晚,大队书记的母亲又偷偷摸摸地送年糕给我们。这个夜晚农村里每家每户都要祭灶王爷,所以我记住了日子。她和平时一样,一放下东西转头就走。但是,我看见父亲一下子拉着她的手,要她留下看病。她推辞了一下之后,真的在凳子上坐了下来。她的两个膝关节肿痛但是不红,下肢有明显浮肿;口苦口干,不思饮水,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异常。父亲给她在膝盖后面的委中穴位刺血后拔罐,然后给她开了一张中医处方。

父亲很少开方,一是生性谨慎,二是怕惹麻烦。他那天夜晚的处方可能在心里琢磨了好多时日了,开方的时候,脸上泛红,透露出少有的自信与满足。当时我把方子抄录了下来:
槟榔六钱,陈皮三钱,木瓜三钱,吴茱萸一钱,桔梗三钱,生姜三片,紫苏茎叶六钱,黄柏三钱,苍术三钱,茯苓六钱,防己六钱,苡仁六钱。六帖。

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张鸡鸣散的加减方,治疗上述病症十分有效。大队书记的母亲有没有服用,以及疗效如何我就不知道了。我后来再把这个方子加二两生黄芪,使用于虚胖型下肢特异性水肿的病人,疗效非常明显。

父亲是一个古诗词的爱好者,一说起新诗他都是鞭挞有加。然而奇怪的是,他的案头总摆着一本1939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艾青的《大堰河》,并在诗集的扉页上用毛笔小字写上“——挹海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三月十日 壶镇安定中学”。挹海是父亲的“字”,一生之中很少使用。抗战期间,杭州安定中学迁移到浙江缙云县壶镇上课,作为高中学生的父亲就购买来这本书,并一直珍藏下来,“文革”中没有被毁坏,真是一大奇迹。这本诗集我也反复阅读过几次,感觉到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保姆的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真切感情。然而没有进一步联想父亲为什么这样珍爱这本诗集。

人的感情真是非常奇特,非常复杂。父亲对大队书记母亲的眷念竟移情于诗集《大堰河》,娄书记的母亲通过偷偷地馈送粮食来表达其内心的牵挂。

父亲与大队书记的母亲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情感交流都发生在我们刚刚住进陈徳昌先生家的那几年里,后来这种来往在我的记忆里就模糊了。也许她年纪越来越大了,她有病的双腿再也走不了那样远的路了。

回忆永嘉场青山村这些久违的往事,总会让人获得一种浓郁的乡土亲情。与此同时,也免不了让人去思考构成那个年代种种荒诞现象的深层原因。

回乡后,我整天猫在青山村的小山沟里,繁忙的农业劳动从早到黑几乎没有一点点空隙,生活条件也极为困苦。我接受过的十二年文化教育与现实的农村社会一点也搭不上边,从小在城市养成的生活节奏在这里几乎断了弦。刚刚下乡的那一年,我认为这种起早摸黑的体力劳动是一种必要的意志磨炼。

小学、初中、高中时代读过的英雄人物,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里的拉赫美托夫、《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里的保尔柯察金,都成为自己仿效的榜样。我的两位在外地工作的舅父经常来信鼓励我,要我重视生活中的困难,选择一门对农村有用的专业进行自学。他们同时在年关的时候总是寄钱过来帮助我们,使我体味到亲情的温暖。然而连续几年下来,我发觉这种强体力劳动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什么正面的作用,就渐渐地灰了心。

舅舅的教导使我有了想改变这种生活的念头。现在看来,这种情绪的产生,与其说是由于艰难生活与劳累农活,还不如说是由于农村的这种生活方式与文化氛围。我发现再这样继续陷入精神的贫困之中,自己也可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想想今生怕是一无所就,心里郁闷到极点。其实,当时精神上已经开始变得迟钝与麻木,生活的圈子愈来愈狭窄,甚至连摆脱困境的愿望都没有,也不敢想象未来生活该怎么办?

我回乡那年,父亲就要我阅读那套中医大专院校统编教材。这套教材是我父亲精简回乡时特地到新华书店购买的。父亲把这套教材买来后,在每一本书的封面上都留下自己的签名和购书的年月日——挹海 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日。在家境极为困难的时节还舍得掏钱去买这一大套统编教材来学习,而且在这套书封面上使用了他的“字”,我想可能他当时真的把家庭命运寄托在这一套中医教材上了。写在这套书封面上的这几个字是草书字体,有形有势,奔蛇走虺,如聚如散,潇洒无忌。

一般说来,一个人写字的笔迹可以立象见意,也就是俗话说的“字如其人”,传达着灵魂的信息。但这种以字识人、字能表情达性的说法用在我父亲身上却一点也不相应。在家人的印象里,父亲是一位憨厚怯弱、寒俭拘谨、不苟言笑的人。他的草书字体所流露出来的狂放开阔的气象在他身上没有一点踪影。是的,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父亲童提时代临过褚遂良的《孟法师碑》与《雁塔圣教序》,在书法方面下过一些苦功。大书法家王梅庵先生是父亲的舅舅,父亲早年曾经受其影响和指点。

王梅庵先生世称江南第一支笔,与溥心畲、沈尹默、叶恭绰等书法家齐名于燕京;20世纪30年代有《王梅庵临褚河南圣教序》行世,时人曾评论他的书法“熔篆隶碑帖于一炉,真书、行、草兼工,临褚深得精髓,章草尤独绝一时”;他被誉为温州当代书法界的“一代宗师”。梅庵先生曾经称赞过我父亲的书法小品“清新可用”。这虽然是老一辈对少年父亲的鼓励劝勉之词,当不得真,但也可以从中看到父亲当年敏悟、生气的身影。现在对照父亲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在形体、性格与气质上的变化,回过头来就不得不叹服脱胎换骨的造化和岁月世变的刻痕。

每当我翻动这套教材的书页时,就会想起背后有父亲一双饱含着希望和深情的眼睛,所以即使身心疲惫不堪,也总有一种无形的动力支撑着我。但是光有决心与意志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因为读这些教材就像读天书,所有的概念全是“新”的。它不像自然科学,也不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中学阶段学了的知识跟它全都联系不上。所以父亲的愿望也仅仅是他个人的愿望而已,我感到自己无法走进中医的大门。
我也求教过父亲一些中医学的知识,他的回答比教材里讲的理论通俗好懂。

“阿大,你说中医、针灸科学吗?”
我叫父亲为“阿大”,因为我出生的时候,家里人去排八字,那人说我与父亲的八字相冲,不能与别人一样喊父亲为“阿爸”。在农村,当一个人刚刚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无形之中就已经给你贴上了不少宿命的标签。不过我的这个“与父亲‘八字’相冲”的标签,倒是有点歪打正着地贴对了。

父亲的认知系统与我的不一样,所以一讨论问题,我们就会发生言语上的冲突。这样的碰撞往往会败坏我们谈话的气氛,所以我们父子之间很少能进行融洽交谈。
“这个问题还要回答吗?”父亲不屑一顾地说。

“为什么不要回答,我的问题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感而发的。电影《早春二月》里那个戴着瓜皮帽、留着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个中医师,他的庸俗猥琐太形象了。他信誓旦旦地说文嫂的儿子没事,可以痊愈,结果第二天孩子就死了。”

“生活中也许有这样的人,”父亲说:“但是被柔石典型化以后,就起了败坏中医的作用,就成为一个被歪曲了的形象。”
“阿大,你心目中的中医学该是怎样的形象?”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父亲毕竟是个多年的中学老师,做起思想工作来一套一套的,“前天阿福公腰伤了,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他的儿子跑来请我过去替他针灸,我给他在后溪穴位上刺了两针,阿福公就能自己从床上爬了起来。你说面对这样的事实,如果还要追究针灸科学不科学,是不是有点儿荒唐啊?”
“你的意思是,有疗效就是科学?”

“我没有这样说,”父亲回答,“但是我的意思很明白,不要用‘科学’难针灸学,问难中医学,而是要在中医与针灸的疗效面前难科学。问问它,为什么不能解释解释中医与针灸疗效背后的机理是什么?”
“你这不是倒打一耙吗?”我不高兴地问。

“我是以科学的态度来回答你的怪问题。”父亲振振有词。“理论的逻辑只能服从现实的逻辑。生活中,许多真理虽然不能被证明,但它总能被感知。”
我想了想,觉得父亲的话也有一点道理,对已经客观存在的中医、针灸疗效的科学性进行怀疑,的确有点儿思维错位。
“你的提问使我想起了一个可笑的故事。”父亲看见我一声不吭的样子,就颇为自得地说。
“什么故事?”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推荐书:《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增订版)》。本书第一版在短短5年内就重印了9次。

目前库房仅剩少量库存。
目前库房仅剩少量库存。
目前库房仅剩少量库存。

(扫码下单)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增订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编辑推荐
这次精装增订版更是详细讲述了娄先生通过自学从一无所知的中医小白到成为正式中医执业医师的整个过程,对于每一个自学中医的人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同时,所有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人也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发现一种为家人或自己排忧解难的疗法。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推荐书:《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增订版)》。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网评《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