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中医是吃出来的医学
:黄煌老师的儿童时代物质极其匮乏,吃,成了最大的快乐,记忆也最深刻。学中医后才明白,中医是一种生活医学,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是中医的血与肉。大家一定听过“一日三颗枣,一辈子不显老”这样的说法,让我们来看看老中医黄煌教授是怎么讲红枣的。
我喜欢吃红枣。红枣的甜,清爽,不腻嘴,而且有特殊的香味。春节的糯米团,我喜欢枣泥馅的;夏天的粽子,我要红枣豆沙的;秋天外婆烧的百合红枣羹,百合嫩白,红枣滚圆,我专挑红枣吃。小时爱吃的糕点,凡有枣泥的,都爱吃。
老家有土特产马蹄酥,用面粉、油酥,里面嵌有甜甜的枣泥、豆沙,表面洒着芝麻,香甜可口。老家方桥有家饭店,早晨专卖一种叫枣泥方糕的食品,用半干的米粉,在木制的模子里压得方方正正,然后放大锅上蒸熟,里面是一坨甜甜的枣泥。
小时候常经过那里,看着那热腾腾、白乎乎的方糕,常常发呆。还有,就是苏州枣泥麻饼。有次父亲出差带回一纸桶,那满是白芝麻的小圆饼,里面是满满的枣泥,掰开可以看到半透明的红枣丝,一吃就上瘾了,以至现在去苏州,总忍不住要买桶那香甜的苏州特产。
小时候,家里不富裕,红枣也不容易吃到,倒是外婆那里,经常有些红枣干或黑枣,那是人家送给她的补品。
每次去外婆家,一进那大宅门,外婆就会拉我到她的房间,从那老式木床里面的罐子里,抓几个枣干放我手中。那红枣好吃,黑枣也不错。黑枣是红枣蒸熟后熏制而成,有点烟味,有嚼头,甜得有余味。
红枣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果实,也是一味传统的药物。《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枣的方很多,经方中多称为大枣。
大枣具有养胃补中理虚的功效,张仲景多用于调理虚劳病或经过汗、吐、下后的病人。
比如治疗虚劳的薯蓣丸,方用大枣百枚;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炙甘草汤,大枣用三十枚;
治疗妇人脏躁的甘麦大枣汤,也取大枣与甘草的甘甜缓急;治疗老年人身体肢体麻木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取红枣与生姜、黄芪、桂枝、芍药配合,能补气血,壮筋骨。
还有,桂枝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都用大枣,大枣与诸药相配,既能和胃健脾,还能矫味。
特别是具有峻下逐水的十枣汤,将有毒药物的粉末入大枣中煎煮,可以防伤脾胃。
用大枣,可以让人有力气,可以安神养血,可以健胃,可以增加食欲,其虽是平贱之品,却有不寻常的功效。红枣是中国老百姓日常保健品,也是中医不可或缺的良药。
红枣的吃法很多,一是干嚼,此时枣的味道最浓,但需要选择肉质厚、皮薄的好枣,而且不可多吃,特别是吃枣不吐皮,容易胀气和腹泻。二是煮食。红枣经水一煮,常常满屋飘香,一般不需久煮,待枣皮饱满,就可以熄火。
红枣常与其他事物共煮食,如生姜红枣汤,甘甜微辛,能健胃驱寒;红枣桂圆汤,补气养血,能治疗心悸;红枣百合羹,能润肺安神;红枣莲子羹,能健脾养心。还有红枣煮熟后溶入阿胶,能止血补血,最适用于女子月经过多导致的贫血;红枣与红参同煮,可以用于肿瘤化疗中的养生茶;红枣与黄芪同煮,可以治疗黄胖人的多汗;红枣与甘草同煮,待水煮干,但食枣,可以作为瘦弱的神经症患者的日常调养剂。
清代无锡名医王旭高,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用六君子汤研粉,纳入红枣之中,煎煮后让孩子吃枣喝汤,称之为药枣。现在有人介绍将红枣与红豆、红皮花生等煮食,说能补血,取色红入血之意。
三是取枣泥,即将红枣煮烂后去皮核,可以做各种甜点。现在花样更多,如饭店有红枣与黑米、核桃等打汁,作为饮料,颇受食客欢迎;更有红枣果汁、红枣糖等。
红枣固然是传统保健干果,但含糖量高,中医说其药性甘温,所以,血糖居高不下的人,满面红光、大腹便便的人,经常腹胀腹痛的人,经常牙龈肿痛的人,或咽痛舌红出血的人,红枣就不能多吃了。
我的血糖也不低,但是,有时面对红红的大枣,就是挡不住那甘甜的诱惑。因为它给我的是一种温暖的回忆。
以上内容选自《黄煌经方医话云游篇》扫码下单!!!
内容简介
云游篇是游记,更是有关经方的随想。这些年来,作者出国讲学的机会较多。每一处的讲学,经方都受到听众的极大欢迎。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配方。经方是中华民族使用天然药物的结晶,蕴含着前人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思想方法和经验。作者在推广经方过程中,更加体会经方的宝贵,更能感受到经方的魅力。虽在异国他乡,虽然满目奇景,但眼中唯有经方。云游篇中也有部分我的回忆录,其中大部分是写家乡的食物。作者的儿童时代物质极其匮乏,吃,成了最大的快乐,记忆也最深刻。学中医后才明白,中医是一种生活医学,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是中医的血与肉,换句话说,中医就是吃出来的医学。所以,作为中医来写这些故乡的普通吃食,就更有感觉。
广告时间
《黄煌经方医话》
《黄煌经方医话思想篇》
这是《黄煌经方医话》之思想篇。
思想篇是对经方医学理论与发展问题的思考,以及作者接受媒体采访的记录和一些讲话稿。20 世纪70年代初期,作者学习中医以后,曾经困惑、迷茫、焦虑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90年代初期,才心定气平,认准了经方这条大道。面对同道的质疑和学生的困惑时,作者忍不住敲打键盘,回答诸如“经方是什么”“方证是什么”“为何要读经典”“如何学中医”“如何学经方”“为什么要推广经方”“经方医学如何发展”等问题。经过思考与写作,作者更坚定了推广经方的决心,也明确了推广经方的方向与策略。
《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
这是《黄煌经方医话》之临床篇。
临床篇是医案。整理个案,是中医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研究方式。从每个案例中总结经验,训练识别方证的能力,可以让思维变得活跃。历史上整理医案的方法很多,大致有实录式与追忆式两种,作者采用的是后者。而且多用第一人称叙事,语言也尽量通俗,因为,作者知道自己文章的读者大多年轻,而且初学者居多。案例多是经方验案,虽然是个案数则,但是以小见大,读者也可以从中了解经方方证以及识别的大法。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图片源于网络,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药食同源也得辨证论治
看了那么多五运六气的理论,使用原则是最基本的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