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绍昆:我走上中医这条路,纯属是偶然
我高中毕业以后,原来是中学英语老师的父亲,也回乡了。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所以要我也回去。我这样体力的人对农村的生活不怎么适应,同时觉得自己的青春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也不甘心。想学点东西,可又好像没有什么可学。
我父亲曾得过肺结核,后来他通过自己针灸治愈了。他的针灸是在他的一个同事——何黄淼老师指导下学的。何老师让我父亲动员我去跟他谈谈话,他来劝说我学中医。
当时我内心是不信中医的。为什么呢?我们在学校里读的知识根本没有涉及中医这方面的内容,我们都是用一种科学的思维模式去看待事物,而中医这种既不知道药物的成分,也不知道病的具体病因、病位、病理的诊治方法,我觉得太经验化了,认为没有多少科学的成分。父亲讲的我不听,他就不断地讲、讲、讲……起码讲了一年多。
后来,我实在没有什么路可走,也就只好去拜访何老师。我原来就熟悉何老师,他见了我非常热情,也不讲什么大道理,就带我去一个患者的家里。“你问问他原来生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何老师对我说。“哎哟!”那个患者讲:“之前我躺在床上起都起不来,脚很浮肿,何老师帮我针灸了之后,当晚就可以坐起来了。虽然病没有好,但当时就有了信心。后来就用针、用灸,水肿退了下来。现在身体感觉舒服了许多,家里的事情也能做了。”
有一次,何老师带我一同去诊治一个疑难病例。患者是我高中时一个老师的第二个孩子,18岁,患肾病综合征,全身浮肿、头晕、纳呆、恶心、呕吐,经检查发现有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多方医治,又经温州一家西医医院内科杨主任治疗两年,疗效不佳,最后杨主任也劝患者试用中医针灸治疗。
患者是一个高中毕业生,起初拒绝针灸治疗,他满脑子都是现代科学的观念,不信中医针灸的理论,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勉强同意用艾条熏灸穴位。何老师非常自信,说患者年轻,患的是水气病,只要不断地用灸法温阳利水就能治愈。他点灸的位置不外乎和肾、脾有关的穴位,如肾俞、脾俞、水分、气海、关元等。
说实话,我对何老师的话也是半信半疑,因为我坚信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有奇迹,只有常识和常规。”现在这个病西医都束手无策了,凭什么针灸就能够治愈呢?退一步说,假设针灸真的能治愈这个病,为什么大医院的针灸医师不去治呢?当天我满腹狐疑地赶回了乡下。然而奇迹居然真的发生了!1周后,患者的食欲明显改善;2周后,在停用利水剂的情况下,水肿开始消退;3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坚持灸治6个月,化验指标渐渐趋向正常;1年后,痊愈。
我目睹了这个病例诊治的全过程,真为自己怀疑针灸疗效的想法感到羞愧。看来人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只有活生生的事实才能使人自悟。这个患肾病综合征的被针灸治愈的年轻人,9年后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后恢复的第一次高考,顺利通过了体检,并成功考取了大学本科。中医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他也选择了中医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温州一家市级综合大医院工作。
20多年过去了,他在医疗岗位上胜任尽职,工作愉快。由于医术精湛,工作负责,他现在已经是一位主任医师了。他的哥哥后来也考上中医研究生,现在是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中医。
在中医的道路上,我们三个人交往密切,2001年还合作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治法层次论》,发表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上。的确应该感谢针灸的神奇疗效,是它唤醒了我们,使我们走上了学习中医之路。
事实告诉人们,相信中医,学习中医,一般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情感的作用,当你面对中医难以解释的疗效,情感上受到巨大的震撼时,就会义无反顾地走上学习中医之路。一个疑难病症的治愈,促使三个年轻人成为中医师,这也算是一件现代的医林趣事吧。
本文摘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这部书稿,是由著名经方学者、临床家娄绍昆老先生在“中医书友会”的精品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娄老以满腔的热情,把自己一生研习、实践《伤寒论》的心得、感悟和临床应用经方结合针灸的宝贵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故事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内容围绕《伤寒》、经方、针灸这个主题,紧贴临床实际,直面难点、疑点,大胆陈述观点,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授人以渔。是一部学习和应用《伤寒》、经方的难得佳作。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娄绍昆:把我一生的感悟告诉你(上)
● 娄绍昆:把我一生的感悟告诉你(下)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