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谁都能看懂的五运六气(三)——六气详解之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谁都能看懂的五运六气(三)——六气详解之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

我们一开始说五运六气是古人将六十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做一个整理归纳,五运六气是讲中国气候变化规律的,而每个天干地支的数是有其特点的。这是因为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能量的变化都是圆运动,即从低开始到高再到低,所以用来标记开始的地支“亥子丑”指示着能量比较低,即天气比较冷的时候。

天干和地支是有其五行背景的,所以天干地支组合在一起能分析气候规律。但要注意一点,气候变化是原本真实存在的,并不是靠天干地支推算出来的,只是古人将这些规律整理在一起,然后用天干地支来解释。这点要特别注意,这关系到五运六气究竟科不科学的问题。

就好比古人通过测算无数个圆的面积后,研究总结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后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推算任何圆的面积。但要知道面积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因为这个公式才有的。天干地支和气候变化规律之间也是这样的。

大家都认为,只靠天干地支这几个字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是一件很荒唐的事,但为何对用 乘以半径的平方能算出太阳的面积却深信不疑呢?

讲气候变化,得先了解有什么气候和天气,我们从最熟悉的说起。一年分为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接连出现是不变的规律。特点鲜明的四季可以用六种天气来划分,即风、热、暑、湿、燥、寒,六气。而他们分别有一个帅气的名字:风叫厥阴风木,热叫少阴君火,暑叫少阳相火,湿叫太阴湿土,燥叫阳明燥金,寒叫太阳寒水。

五运六气中的六气讲的就是这几位,其实就是最普通的六种天气,他们之间是有先后顺序的,而他们转换的原因也是因为大气中能量的变化。他们的名字暴露了其五行属性,而五行属性又代表了其独有的能量变化形式,我想说什么呢?这六气连在一起,其实也不过是五行圆运动而已。下面我们来逐个了解。

厥阴风木

大寒到春分前为厥阴风木主气,此时地下水经一整个冬天的封藏,其能量开始向上散发到地面,所以地面天气由寒转温,而能量从封藏到散发的过程是一个能量疏泄的过程,是为五行之木也。

疏泄若不通则形成风,所以又称为风木,故厥阴风木的天气特点是温和风。厥者,极也。厥阴是说阴气最重之时,说的是大寒节气。大寒之时,地下水封藏能量已经达到极点了,此时地上阳气最少,阴气最多,所以叫“厥阴”。而从大寒节气开始的风木之气,就称为“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春分到小满前为少阴君火主气,这时因木气不断上升,能量得到累积,木化而为火,所以天气从温转热。火主神明,在五行之中拥有最高地位,故称君火。

大寒到春分期间,地下的阳气不断升于地面,地下阳气越来越少,而相对应的,地上的阴气越来越少。到春分时,地上与地下的阳气就相等了,而君火之气是由地上阴气变少过渡来的,所以称“少阴君火”。

地下和地上的能量变化不是小水牛臆想出来的,家里有口井的朋友就能明显感受到地下和地上的能量变化。冬天天气很冷,从井里出来的水竟然是暖的;夏天非常热,从井里打出来的水用来冰镇西瓜却是最适合不过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里有口井的人是最幸福的,总能阴阳上下相协调。
少阴君火的天气特点,无疑就是热。

少阳相火

小满到大暑前为少阳相火主气,从小满开始大气能量在继续增加,所以天气更热,而这么强大的火将地下之水蒸腾于上而为暑热。

在这里就能知道水的消耗是需要很强的能量的。那些脾阳虚的人动不动就会拉肚子,就是因为体内能量少,不足以消耗多余的水。

夏至处于少阳相火主气期间,这一天是全年阳气升发最快的一天。有的人说夏至是夏天到了的意思,其实不是的,夏至是夏天达到极致的意思。夏天代表的是一种能量的宣发,不单单是热。夏至日,地下的阳气升发最快,而地上的阳气降敛最慢,这样就达到了一个极致的升发速度。夏至过后,升发速度就开始降低,而降敛开始增加。这种现象,一直保持到大暑那天,升发和降敛速度一致。

也许有人理解不了我在讲什么,我画个图吧,如果对二十四节气尚没有接触的,先找面特别干净的墙,反省一下。再找一张漂亮的二十四节气图,对着下图看。

上图是四季温度在地面和地下的变化曲线,最高点代表地面温度最高值,最低点代表地下温度最高值。没有画的地方有劳大家发挥想象力,特别要想一下,同一时间地面和地下温度与阳气的变化。

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是由阳气在地下和地面的传递导致的,而传递的方式主要是升发和降敛。阳气从地下到地面是升发,而阳气从地面到地下是敛降。夏至时,阳气升发速度最强而敛降最低;夏至过后,其升发速度降低而敛降升高;到大暑时,升发与敛降同速度。可以知道,从夏至到大暑这个过程,升发一直强于敛降,所以温度在夏至过后还在不断升高,故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而过了大暑,敛降则强于升发,所以能量开始从地面敛收到地下,地表温度便开始不断地降低;冬至时,敛降的速度最快而升发最慢,从冬至后开始升发的速度变快而敛降变慢;到大寒时,两者的速度又一样,而在这之前地面温度依然不断下降,所以大寒是温度最低的时候。大寒过后,升发强于敛降,则阳气从地下而出,大地温度徐徐上升,升到大暑又开始敛降。(小编:划重点,这个知识在古代应该属于常识范畴,但是今人很多都不了解。)

需要特别注意一点,阳气从地下升发到地上的同时,阳气也会从地上敛降到地下,两者是同时发生的,只不过有强弱之分罢了。如果升发强于敛降,则表现出地上温度不断升高;如果升发弱于敛降,则表现出地上温度不断降低。

热极生寒不是说一盆热水突然变成一盆冷水,生活不是变魔术,哪有这么神奇的事情。热极生寒是说温度高到极点后就会降低,这个极点就是大暑,而热极之所以能生寒正是因为升发和敛降的速度相互转换的结果。

在大暑时,地面的温度最高,地下的温度最低,阳气也最少,所以叫少阳。少阳相火主气期间,升发速度达到最高而降,敛降速度达到最低而升。这是一个升降的转换处,有如一位承上启下的丞相,故称为少阳相火。少阳相火主气时,天气特点为暑热。

上期答案,为了方便看出推导过程,小编做个了表,如下:

本文摘自《学习中医很简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学习中医很简单》,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用缜密、简洁、有趣的语言,结合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解读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中医的二十四脉和常见中药,使得复杂的中医理论不再玄乎难懂。最后还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实践。本书语言通俗,内容科普,非常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可以迅速引领读者进入神秘的中医世界,让更多人能够零起点、零距离地接触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热爱中医。其实,学习中医很简单!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用近乎面对面聊天讲故事的笔法将经典中医理论娓娓道来,让人忘却了玄虚,丢掉了枯燥的中医书。它越看越有意思,越读越有味道。

作者简介

陈喜生,当代新道家学者,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易经》《道德经》、中国历史、经典文学等皆有涉猎,尤喜于医。其思路严谨而细腻,文笔大胆而新奇,语言有趣而亲切。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学习中医很简单》,作者:陈喜生,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谁都能看懂的五运六气(一)——什么是“五运六气”
● 谁都能看懂的五运六气(二)——天干地支纪年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