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天酷热,目痛医案献上
导语:凡眼疾有内外之分,前人虽谓眼无火不病,然火有虚实,病有内外。如暑天酷热,天行暴肿,羞涩难开,此外症也。但用黄连、蝉蜕等洗之即可。
杞菊六味丸
别名:杞菊地黄丸、杞菊六味汤。
药物组成:熟地黄八两,牡丹皮三两,白菊三两,茯苓三两,山茱萸四两,枸杞子三两,怀山药四两,泽泻三两。
功效:清肝肺,明耳目。补肾水以涵肝木。
主治:肝肾不足,目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痛。肝血虚,目耗
散而不明。
制备方法:上药各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用量:口服。
备注:杞菊地黄丸(《医级宝鉴》卷八)。本方改为汤剂,名“杞菊六味汤”(见《医家四要》)。
处方来源:《麻疹全书》。
目痛(王堉医案)
郭鹤轩名昌年,医士也,货药于村。甲辰夏,忽患目痛,因自知医,用黄连、山栀、菊花、薄荷之类清之,转益增剧。不得已,延余视之。观其不红不肿,又无翳障,惟黑珠起红一点。诊其脉,沉数细弱,知为阴虚血热,郁于肝脏,无怪寒凉之不应也。因以杞菊地黄汤易生地而投之。一服而疼减,三服而红点除,疼全止矣。
遂设席请教,乃告之曰:凡眼疾有内外之分,前人虽谓眼无火不病,然火有虚实,病有内外。如暑天酷热,天行暴肿,羞涩难开,此外症也。但用黄连、蝉蜕等洗之即可。如湿热内淫,脾肾郁火,因而攻目,必兼头晕口渴、上下眶暴肿,此内实热也,可下之。若夫不红不肿,又无翳障,断为阴热无疑。君用寒凉,截其生发之源,能无增剧乎。经云:“阴虚生内热。”又云:“乙癸同源。”又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合此数者观之,其用丹溪之法必矣。若夫阴虚而寒,必生翳障,转成大症,又不可同日而语矣。鹤翁乃谢不敏。(《醉花窗医案》)
以上内容选自《历代名医时方一剂起疴录》。
本书在汗牛充栋的古今中外历代时方医案文献中披沙拣金,严格筛选出“一剂治愈”,或是“一剂显效”的验案,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写照,而且还反映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因其中又包括了对经典时方的阐发、具体疾病的辨证分析、时方的加减应用、药物性味功效的探讨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浓缩、涵盖了中医理论和临床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时方医案的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古今中外历代医家学术思想的掌握以及临床各学科的深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购买可或扫码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累了病了发烧了,为谁辛苦为谁忙
听故事,学经方
点,可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