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脾虚会生风吗?附医案一则

脾虚会生风吗?附医案一则

脾虚生风”这句话出自何处,我记不清楚。在临床上确实可以见到因脾虚生风而身痒难忍的病人,用补脾疏风法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最近,我遇见一位老人。男,70 岁,患有脑梗死、脑萎缩、老年痴呆、糖尿病等,在治疗上述病症时出现全身瘙痒,轻时不以为然,重时瘙痒难以入睡,白天晚上全身瘙痒不得安宁。这样,不得已停止对上述病症治疗,先止痒再议。

细察全身皮肤光滑,白润腻,无任何搔痕,皮肤亦无疹点。舌淡白润滑,脉缓而弱。其他二便正常,饮食尚可。拟用补脾疏风法,方拟玉屏风散加味。生黄芪20g,防风10g,白术10g,路路通15g,地肤子10g,白鲜皮15g,蛇床子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6剂后瘙痒完全停止,近期痊愈。

以上病例可以印证“脾虚生风”这一说法,是符合临床事实的。

同时还应说明:糖尿病有身痒,但不是脾虚生风,皮肤有改变,往往以阴虚血热多见;荨麻疹身痒,一般有诱因过敏,也多有风热血燥(荨麻疹身痒也有营卫不和,脾肺气虚,但疹点多为白色)。

这种“脾虚生风”皮色多无改变,且有脾虚肺气不足之征,故治疗不能凉血,不能清热,应在补益脾肺之中,增加疏风之品。如上方药中肯綮,一方竟功。

中医的病机、治法往往在实践中能得到验证。不过,像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常不被人重视,还要加上“不能重复”之指责,言外之意,治好病是个偶然。这样审视中医,能行吗?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陈瑞春伤寒实践论》,点击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伤寒实践论》是我国著名伤寒学家陈瑞春的的代表作之一,是《陈瑞春论伤寒》的姊妹篇,着重收录了陈老50余年临床实践《伤寒论》的经验、心得和体悟。全书突出一个“实”字,没有空谈,非常难得,足资借鉴。

上篇“经方实践”,将临床所用经方,以及有一定心得的方药整理归纳,先讲对伤寒方的全面认识,并赋予其新意;后记录每一方的应用,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伤寒论》,是陈老读《伤寒》、用《伤寒》的些许发挥。 中篇“医案实录”,是陈老临床原始医案的真实记录,案中采用的方药,以《伤寒》方为主,也有不少时方。病种甚多,疗效较为确切,没有空谈和不实,足兹临证参考。 下篇“医话实说”,是随笔,但不重文采,只是实话实说。旨在把陈老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事一议地勾画出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篇“学术实见”,是陈老对几个不同的学术问题所做的探讨,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陈瑞春(1936-2008),生前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第一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顾问,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 40 余年,长于内科心、肝、胆病,妇、儿科疑难病的治疗,擅用经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伤寒实践论》《陈瑞春论伤寒》。带教、指导的研究生皆以“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为研究专题。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作者:陈瑞春,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口干汗多,五心烦热?你可能需要吃点这个药
● 【已收藏】痰饮水湿,宿食积滞,瘀血气滞,实证治疗方药大全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