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寻医踏破铁鞋,一剂痛失不费工夫
:《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收录了60例王晓军亲诊病案,每则医案不仅真实记录了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而且还详尽介绍了自己的诊治思路,如何选方用药,如何转方接方,其中的思考及经验教训,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说理方面,少了阴阳五行等理论说道,多融入一些临床及现代医学知识;少了人与亦云的俗套陈词,多了作者自己的独立思考,更多的指明用方的切实证据以及临证抓手,让读者可师可法,有所启迪。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中药治病疗程长、起效慢,适合用于调理身体或治疗慢性病,对于急症没有太好的效果。可通过下面这则案例或许可以改变一下这种观点。
患者,男,35岁。2013年4月初诊。
主诉:3个多月以来左侧腰胯剧痛,遍服各种止痛中西药物,并用尽各种其他治疗方法均无法控制其疼痛,以至于食不甘味,夜间也疼得无法入睡。无奈之际,经武昌区某医院一位从事针灸理疗的同道介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诊。
余视其体格十分健壮,但由于数月的剧痛使得这位铮铮壮汉显得有些焦虑而面带痛苦急切的表情,脉、腹均呈有力的实象。
询其平素身体一直健康少疾,纵偶罹薄感亦从来不需服药即可自愈,其父母亦是较为健壮的体魄,现除了因为剧痛而导致睡眠及饮食不能正常之外,别的实在没有可以作为用方指征的踪迹和导向。
再询其疼痛的原因,患者诉说是3个多月以前回到老家,看到家门前有一大堆沙土挡在那里碍事,于是自己动手将之清除,本来在正常情况下打算两三天内完成的,谁知患者那天感觉精神和体力非常充沛,觉得有使不完的力气,一个下午就干完了。当天吃完饭后就休息了,谁知过了没几天就突然发生左侧腰胯部疼痛,并且越来越重,晚间尤甚,曾经在西医那里打过甘露醇和地塞米松,以及采用局部封闭等疗法,但均不能缓解其剧烈的疼痛,以至于患者对治疗几乎失去了信心。我当时心中也无把握,经过思考之后开出了以下处方:
处方( 中药颗粒剂):麻黄附子细辛汤1.5g,芍药甘草汤2.0g,桃核承气汤1.5g,1日2次,早上、中午饭后各服用1次;柴胡桂枝汤2.0g,桂枝茯苓丸2.0g,制川乌1.0g,晚上睡觉前口服1 次。先给予5天量以观察疗效。
药后第3天,我接到介绍其来就诊的那位同道打来的电话,说我这次也为他争得了面子。因为该患者服用上药的当天晚上就安然入睡了,其腰胯部的剧痛竟然像被谁拿走了一样从此再也没有出现。患者因为只服了一天药就达到了如此良效,反而不愿再服药巩固了,说想停药观察几天看其是否会复发,结果疼痛再也没有出现。
【体悟】
有很多患者甚至包括一些中医同道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从本例治疗的成功来看并非如此,这个观念应当改变。当然,我并不认为效果如此之好是我的医术有多么高,这与患者本身体质强健、恢复能力较强有着极大的关系,当得到稍微恰当对证的治疗后,就可以很快见到疗效。所以我真心感谢患者,因为只有他们的信任才能成就我们医术水平的提高。
这个案例用了好几张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对于体质壮实的人是良好的镇痛剂,芍药甘草汤缓解肌肉紧张,桃核承气汤是治疗瘀血上冲的好方,三方合用,镇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晚上用方,选择柴胡桂枝汤,一方面一侧受损,按照经方思维,属于柴胡带,疾病迁延不愈也属柴胡剂;桂枝汤能改善血液循环,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川乌镇痛止痛。
之所以早上用麻黄剂,是因为其有振奋作用,如果晚上用则会影响睡眠,所以晚上改用柴胡剂调和,并且同样活血化瘀用了桃核承气汤与桂枝茯苓丸多角度切入,以期能协同作用而提高疗效。这样的操作手法和思路在临床上经过验证,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本文节选自《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内容提要
王晓军曾跟师黄煌教授,在继承黄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临床上擅长运用经方诊治各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本书收录了60例王晓军亲诊病案,每则医案不仅真实记录了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而且还详尽介绍了自己的诊治思路,如何选方用药,如何转方接方,其中的思考及经验教训,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说理方面,少了阴阳五行等理论说道,多融入一些临床及现代医学知识;少了人与亦云的俗套陈词,多了作者自己的独立思考,更多的指明用方的切实证据以及临证抓手,让读者可师可法,有所启迪。
全书贴近临床,简明直白,平实真切,读之让人耳目一新,可资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经方爱好者学习、借鉴、参考。
作者自序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中医医生,9岁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学习中医,14岁背诵《伤寒论》,但前面背诵后面忘记,而且水平始终停留于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状态;19岁进入中医临床,不知不觉已经30余年了,虽然也偶尔学用一下仲景方药,但因为没有真正领会仲师处方用药之心法,所以在应用时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并且加减药物不得其要,临床疗效往往差强人意,这都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没有名师的点拨、引导,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倍感艰辛。
中医学派林立,体系繁多,且各持己见,而又似乎都有道理,往往令人莫衷一是而不知所从,令笔者时常感叹:不读书则大脑空洞无物而无可依凭,但读书越多却又觉得无法判断孰是孰非而漫无定见……非常幸运的是,2008年的春天我发现了“黄煌经方沙龙”网站,一下子被其中的文章和真实、生动而且精彩纷呈的案例吸引住了,并且跟随该网站中的引导阅读了黄煌教授的全部著作,特别是当读到黄老师的“有过对中医教科书理论虔诚的信仰,有过面对中医前途而找不到答案时的迷茫和困惑……有过怀疑而又不敢怀疑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焦虑,也有过大彻大悟后的痛快淋漓……”(见《张仲景50味药证序》)这段文字时不经意之间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通过深入地学习黄师著作,并将之验证于临床,我深深地被黄师所提出的方- 病- 人三角辨证的经方医学思维所折服。黄师的这个思维体系来自对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精心梳理并实用的解读,来自对临床实际疗效的观察总结和无数次的重复求证……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笔者临证亲自诊治的医案。医案是医生临床诊疗真实的还原和记录,笔者平时非常喜爱阅读,因为通过阅读医案可以给我们临证用方带来灵感并大大拓宽我们的用方思路。但是笔者也发现有些医案脱离临床实际,其中描述了很多疑难病案。例如十多年的顽疾竟然用两三剂药治愈了,却也没有讲清楚其处方用药背后具体的思路方法,即为什么选某方、为什么要合某方,又为什么要增减某味药物等,这样的医案除了让读者羡慕之外百无一用。恩师黄煌教授经常教育我们做学问要“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笔者时刻铭记于心。这本书所有的医案均附录了笔者诊疗思路的全过程,意在抛砖引玉,为中医学术的传承贡献个人的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王晓军,河南南阳人,自幼随父学习中医,后跟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继承黄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使得学习经方更加直观、通俗、实用,其所创立的中医学习平台“经方研习社”,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300人。
王晓军具有30年中医内科临证经验,善于用经方诊治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并时常受邀在全国各地坐诊及进行中医临床课程讲解,诊病疗效好,讲课通俗易懂,受到基层中医医生以及患者的一致推崇欢迎。
王晓军与黄煌老师合著的《黄煌经方助记手册》于2019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读者喜爱。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作者王晓军,陈伟,王晓彬。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强骨饮——治疗骨质疏松的良方
● 老先生秘而不传的“退热十二法”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