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无故发热,可能是发育的生理现象
导语
小儿初生,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通过时日的增长,而逐渐得以完善健全。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诸如发热、汗出以及情智变异等临床表现。这个表现称为“小儿变蒸”,所谓变者变其情智,蒸者蒸其血脉,是“长血气”、“生脏腑智意”。
最早提出“变蒸”这一概念的,是晋代医家王叔和,他在《脉经平小儿杂病证第九》中说:“小儿是其日数,应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汗不出,不欲食,食辄吐者,脉乱无苦也。”从王氏所言来看,对“变蒸”的具体含义论述不详,仅仅说明变蒸有一定时日,及某些症状表现,虽“脉乱”但“无苦也”,这说明是小儿生长发育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未说明需要治疗。
对于小儿变蒸的时间日期,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出生后每三十二日一变,六十四日一蒸,共十变五蒸,后又三大蒸(即六十四日第一大蒸、再六十四日第二大蒸、再一百二十八日第三大蒸)毕,则变蒸全部完成。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又载另一法,为九变四蒸,计二百八十八日。《颅囟经》则认为每三十日一变,六十日一蒸。明万全《幼科发挥》把十蒸改为十二蒸,共三百八十四日变蒸毕。另外,不少医家认为多不依法而变,也有认为有暗变者。
明万全在《幼科发挥变蒸》中说:
变蒸之日必以三十二日者,何也?
易传云,生生之谓易,易者变易也。不变不易,不足以见天地生物之心。人有五脏六腑,以配手足十二经络。腑属阳,以配阳卦三十二;脏属阴,以配阴卦三十二。取其一脏一腑,各以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阳卦之爻一百九十二,阴卦之爻一百九十二,合岁并闰月凡三百八十四爻。所以变蒸一期之日,三百八十四,以应六十四卦爻之数也。
小编:从《周易》的角度解释为何是三十二日一变。
或曰,三十二日一小变,六十四日一大变,所生者何物也?所生之物亦有说欤?
曰,形既生矣,复何生也。所生者,五脏之知觉运动也。
小编:作者认为婴儿已经全形而生,在变蒸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发育脏腑的功能。
故初生三十二日一变,生足少阴肾癸水,肾之精也;六十四日二变,生足太阳膀胱壬水,而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之气成矣。此天一生水也,水之精为瞳子,此后始能认人矣。
九十六日三变,生手少阴心丁火;一百二十八日四变,生手太阳小肠丙火,而心与小肠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地二生火也,火之精为神,此后能嬉笑也。
一百六十日五变,生足厥阴肝乙木;一百九十二日六变,生足少阳胆甲木,而肝与胆一脏一腑受气足而神合矣。此天三生木也,木之精为筋,此后能坐矣。
二百二十四日七变,生手太阴肺辛金;二百五十六日八变,生手阳明大肠庚金,而肺与大肠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地四生金也,金之精为声,此后始能习人语矣。
二百八十八日九变,生足太阴脾己土;三百二十日十变,生足阳明胃戊土,乃脾胃一脏一腑之气足矣。此天五生土也,土之精为肉,脾胃主四肢,此后能匍匐矣。
三百五十二日十一变,生手厥阴心包络;三百八十四日十二变,生手少阳三焦,三焦配肾,肾主骨髓,自此能坐能立能行矣。
变蒸已足,形神俱全矣……凡一变之时,则筋骨手足以渐而坚,知觉运动以渐而发,日异而月不同。
结语:养过孩子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从这个角度解释确实和孩子的生理周期基本契合,小编回想自己家的娃小时候确实偶尔到整月的时候就会发烧,烧完之后感觉就跟开了窍一样,掌握一些新“技能”,当时不懂这个“变蒸”理论,总是干着急,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不要重蹈小编的覆辙。
本文内容摘自《儿科心鉴》……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儿科心鉴》,点击或者扫描二维码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儿科心鉴》集中医儿科学术之大成,概括古今儿科学术与经验精华,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儿科学术源流(中医儿科学术史),第二卷中医儿科学术理论学说(源流与争鸣),第三卷古今历代儿科名医学术医疗经验大成。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全面系统研究整理的中医儿科学术巨著。第一版出版以来得到中医界特别是中医儿科界的广泛好评,第二版又进行了补充与修改。是中医儿科学领域重要的学术专著,可作为高层次特别是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对中医院校中医儿科学教师以及中医儿科临床医生均有很好的教学、临床、科研参考使用价值。
作者简介
朱锦善,男,教授,著名中医儿科学家,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儿科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评审专家,《中国中医药学术年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评审委员,主编《儿科心鉴》《实用中医儿科学》等。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儿科心鉴》,作者:朱锦善,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儿科巨著,重出江湖
● 学习中医的三个境界,看看你在哪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