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有的人天生没有脉?

有的人天生没有脉?
:脉诊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虽为“四诊”之末,但“微妙在脉,不可不察”。脉诊的部位最常取的是寸口脉,按照脉的位置形态,寸口脉可分为正常脉和异常脉两大类。绝大多数人皆可按中医言明之寸口位置触及桡动脉的搏动,并按照掌后高骨定位寸、关、尺,此类脉我们可称其为正常脉。但也有少数人,脉不在寸口,而现于寸口背侧,故称之反关脉。

01古医籍里的“反关脉”

《医灯续焰》曰:平人无脉者,非无脉也。谓寸口脉不应指,而反从尺旁过肺之列缺,大肠之阳溪,刺斜出于外络,其三部定位,九候浅深,俱与平常应见于寸口者无异。若兄固有之位,弟窃而乘之。此反常异众之脉,千百中仅一见也。(此种脉须详审,勿认为脉脱而惊讶也。)

《吴岜方考脉论》曰:反关脉者,脉不行于寸口,由列缺络于臂后,手阳明大肠经也。以其不顺行于关上,故名日反关。有一手反关者,有两手反关者,此得于有生之初,已然非为病也。诊法皆同若病人,平旦正取有脉,一旦因得病伏匿者,此病脉种种不同,必原其证而治之。

《古今医统》曰: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谿,见者俗谓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

02故事里的“反关脉”

金庸笔下的中医脉学

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段誉因为以北冥神功,吸取了黄眉僧、南海鳄神、叶二娘、云中鹤等人的内力;体力真气鼓盪不已!保定帝请了大理两个国医,为段誉把脉。因为段家历代子孙,手腕的脉搏,都不走寸口,而是直接走列缺。所以御医一下手,就是往段誉手臂上的脉搏把下去!其中一位御医说道:“医书上言道:反关脉左手得之主贵,右手得之主富;左右俱反,大富大贵”。段誉他的脉搏,正是医家所谓的“反关脉”。

《老中医》里奇怪的脉象

在赵闵堂诊所,有一位不孕不育的女患者来找他看病,发觉她的脉象异常——竟然没有脉!赵闵堂心里不禁打鼓,后请吴雪初前来为患者把脉,但是吴雪初也无法切出脉搏,后赵闵堂的徒弟高小朴前来一番诊治过后,最后才发现患者的脉搏竟然长在手背上。

03学习脉学的必读本

众所周知,就中医脉学之普及而言,当以《濒湖脉学》为先。《濒湖脉学》以七言和四言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脉学的魅力,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是初学中医的良好读物。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另外,小编建议学习《濒湖脉学》的同时,大家也要读一读《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哦,以上二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是有关脉学的论著,对学习和研究《濒湖脉学》有参考的必要。

没错!

这里有一本现成的!

《濒湖脉学三书》

本书将《濒湖脉学》单独整理编次, 又取李时珍考证《脉经》后所做之 《脉诀考证》,以及考证奇经八脉循行、主病及所属穴位之《奇经八脉考》, 三部小书汇于一处 。

(扫码或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出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文中为《老中医》剧照。,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废除中医案,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

从患者喝水的那一刻,老中医就胸有成竹了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