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中医:年轻人,别太拼,迟早要还的!
初秋,从上海飞往广州的航班上。
忽然听到乘务员广播着:“各位旅客,机上有一名旅客身体不适,机上如有医生请前来救助,谢谢!”
我立刻放下手中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在乘务员的指引下来到患者面前。
患者是个身材瘦弱的女孩子,二十来岁的模样,杭州人,和女同伴从宁波来,计划到越南芽庄旅行,出行前的一夜唱歌醉酒、通宵达旦。
她神情痛苦,呼吸急促,心悸、胸闷胸痛、脸色苍白,脉数。
在我去之前,乘务员已给她戴上了飞机上救生用的氧气袋,旁边热心旅客也在教她深呼吸并宽慰她。
《针灸资生经心痛》曰:
“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
《千金翼方心病》亦曰:
“心痛,灸两虎口白肉际七壮。”
我蹲下来安抚她,并立刻按压她左手内关穴和合谷穴进行急救,同时指导她右边旅客帮忙按压她右手穴位。大概按压5分钟左右,她的痛苦开始缓解,心跳逐渐平复,喘息着向我表示感谢。
她在之后的飞行旅程里,胸痛、心悸、心慌时好时坏。
我一边鼓励她坚强镇定,让她保持深呼吸,一边继续按压她的内关、合谷穴以缓解心悸。
我和右边旅客一直陪伴着她,直到飞机降落在广州,急救医务人员把她接走。
三天后,南方航空公司来电向我对旅客的救助表示感谢,并邀请我成为“南航机上医疗志愿者”。
从上海回来后的一天,我和家人正吃着晚饭。
陈环同学突然来电,说阮同学的儿子被送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CCU病房抢救。
阮同学过去和我几乎没有联系,陈环同学知道我在中山三院中医科跟诊学习,主动联系我,希望我前往探望,提供帮助。
我接到电话,立刻放下碗筷,打车前往医院,快步走向住院楼乘坐电梯直达11层的CCU病房。
CCU病房,又叫做冠心病监护病房,是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的一种,被送进ICU或CCU的病人都是危重病人,病房设有中心监护站,每个病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还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
我到达CCU病房时,阮同学和家人都守在病房门口,不知所措,见我到来,如同见到救星般向我哭诉着儿子的入院过程。
阮同学的儿子22岁,未婚,在广州从事房地产中介工作,和女友租房同住,入院时女友在身旁陪伴。
入院前三天他便偶尔感到气短、心悸、胸闷,但不怎么在意。
第三天胸痛且逐渐加剧难忍,被同事送到中山三院急诊,急诊科直接把他送进了CCU病房,从入院到CCU不到三十分钟,情况非常危急。
家属接到通知第二天后陆续赶到,但医生对患者病情没有做太多的阐述,只是简单解说病人情况危险,吩咐大家等待消息。
因为不了解儿子的入院过程,阮同学彷徨无助,期望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儿子最新情况。
我稍安抚阮同学情绪后,向值班医生申请后,探望了患者。
主管医生说病人入院时心肌梗塞情况非常严重,CCU科第一时间为病人做了溶栓手术,现在还没有度过危险区,情况还不明朗,让家属先耐心等待。
医生最后补充说:患者创下了中山三院心梗的最小年龄记录。
心梗,还是最小年龄记录!
我不由得想起三天前在飞机上急救的女孩,如今的年轻人身体都这么脆弱吗?
心梗,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也称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引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常危及生命。
心梗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等心梗常发病症。
近年来,心梗患者首发年龄逐渐年轻化,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而突然发病,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早期猝死率高。
心梗前兆一定伴有心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云:
“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金匮要略》里提到的“悸”即“心悸”,通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脏常见病证。
《素问举痛论篇》曰:
“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半个月后,患者出院,CCU病区主任反复询问患者的母亲:
“他才二十二岁啊,怎么就会心梗了,他生活方式很不健康吗?”
患者的女朋友说,患者担任销售工作,业绩与收入挂钩,平日里工作压力大,三餐不定时,应酬多,抽烟喝酒和宵夜是常事,又常熬夜打游戏,身子慢慢变得更为虚弱。
这就对了。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年轻人生活不规律,体力劳动减少,饮酒、吸烟过多,尼古丁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且饮食无节,大量血液向胃肠回流,加重了心脏负担;熬夜、过度劳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生活节奏快,压力过大,导致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交感神经兴奋,都可能引发心梗。
身体负担不断加重,防护机制失衡,疾病就来了。
年轻人身体机能好,短时间内受得住折腾,但身子受罪,迟早要还的。
本文摘自《遇见中医》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遇见中医》,点击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学习中医,特别是学习经方的经历的自述,用39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自己从一个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业外”人士到参加中医师承学习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跟师学习过程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悟。既可以给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了一些学习中医的门径和思路,又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中肯的养生建议。特别是在该书出版审稿过程中正值新冠肺炎突然暴发,作者有感而发,临时增加了两篇文章。
作者简介
陈权,1971年出生于湛江,定居于广州,为家人苦疾不惑之年拜师研习中医,师承于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博士后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肝病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院中医科大科主任杨宏志教授。
编辑推荐
国医大师孙光荣为本书题词,经方大师冯世纶、黄仕沛倾情作序推荐。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遇见中医》,作者:陈权,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文中插图均为蒙建光创作。,欢迎投稿唠嗑。
● 遇见中医:中医“粥疗”治病,你听说过吗?
● 遇见中医:以另一种方式,与癌症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