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眨眼耸鼻症针灸治验

眨眼耸鼻症针灸治验

眨眼症平时少见,耸鼻症临床稀有,而二者合并同时出现,就更加罕见了。笔者在临床中诊治1例,经针灸治疗,短期获愈。

姚某,男,11岁,小学生,江苏扬中人。患孩眨眼耸鼻近1 年,每日频发不停,尤以吃饭和看电视时为甚,入眠后方终。曾求治于当地中西医,均认为此非病,乃不良习惯而已,未予治疗。

1992年6月由笔者接治。刻下:患孩面色淡白,双目干涩(患有夜盲症),眨眼耸鼻不停,心烦易怒,烦于回答医者问话,舌淡苔白,脉细而缓。

证属肝血不足,脾虚生风。遂取印堂、四白、迎香、合谷、太冲五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间歇行针2~3 ,每日1次。经治2次后,耸鼻次数减少,但眨眼依然。上穴再加风池,续治四次,耸鼻完全控制,眨眼好转。七诊去印堂、迎香,以四白、合谷、太冲加攒竹透丝竹空为第 1 组穴;风池加肝俞、太溪、三阴交为第2组穴。每日针刺一组,两组交替使用。1周之后,眨眼现象也完全消失,终日不发,遂愈。

按:此例患孩眨眼耸鼻二症并见,病因在血,病机属风。治宜通经络、行气血、祛风止痉。

穴取印堂、四白、迎香、攒竹透丝竹空,目的在于疏调眼鼻局部的经络之气。风池为邻近选穴,祛风通络、开窍宁神,对于眼、鼻等五官诸症均有良好的调治作用。

合谷配太冲名曰“四关”,所属手阳明、足厥阴二经,皆与眼鼻密切相关。用于此,正寓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止痉之义。

目为肝之窍,靠肝血灌注,赖肾精滋养,故取肝俞养肝,太溪益肾,三阴交调理脾、肝、肾三经气血。即养血制风,又治夜盲,诸穴合用,方奏奇功。

——本文摘自《针灸解惑》

《针灸解惑(第2版)》以丰富的学术内容
独到的学术见解
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
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著
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
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
无疑是难得一见的学术著作
同时也是广大针灸工作者深入学习
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好参考书

一本书好不好,口碑很重要
从销量可以窥见一斑
2009年,印刷4000册,销售一空
2011年,印刷2000册,销售一空
2016年底,第2版横空出世
印刷3000册,库房目前仅存几百册

(扫码下单)
推荐书:《针灸解惑(第2版)》。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针灸解惑(第2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本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6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推荐书:《针灸解惑(第2版)》。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最近大家都干咳,你中标了吗?

针下的虚实感,究竟代表什么?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