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如此看病,屡见不鲜!

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如此看病,屡见不鲜!

:在较长一段时间,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偏于单一狭隘,每遇一病,自发罗列书中诸证,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外不思四时五节、观天识地,内不思三才人道、形色各异;前不思来因、后不思去果者不乏其人。面对复杂疾病证候则束手无策、顾此失彼,恰如一潭死水,无法多角度切入,进行创造性、流动性思维,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名家简介
王晖名医于196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六年制本科,曾担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宁波市中医院院长,现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200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他领导的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是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王晖业医四旬,仍不忘岐黄,今年逾古稀,尤恐德行不够,临渊履薄,笔耕未息。岐黄之道,别无捷径,医海浮沉,唯勤而已。中医之道,非一家一言之说,然薪火相传,不免师说之俗。禀赋灵性,尤为可期,审微物于缥缈,察细微于毫末,见一知百,以一思十。

灵性分为灵智性和灵感流。灵智性,即人所具有的聪明智慧,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晋书文苑传李充》有云:“夫极灵智之妙、总会通之和者,莫尚乎圣人。” 心有灵智,可见岐黄之墙,尚不得其门。灵感流,即拥有灵智性后,从医过程中,由于刻苦学习和长期实践积累了经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灵感点,在灵感点基础上延伸出富有创造性的不同思路分支。早在《素问八正神明论》已有“昭然独明”“慧然独悟”的灵感记载。灵感流来去无影,无踪可寻不代表不存在,无法言明不代表没道理,无法重复不代表没规律,它的形成离不开理论、经验、直觉、联想、通化等因素,正是自明性体验、直觉知识的实践智慧。虚怀灵感,圆机活法,方能得其门径,登堂入室。

中医学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哲学,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知思维,是以健康为中心,以整体恒动观为核心,注重把科学与人文相融合,强调三才合一、身心合一,从整体角度、功能角度、运动变化角度来把握生命、健康、疾病的规律,重在看“病的人”,而不是只看“人的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底蕴,是一门交融“象数观—形神观—一元观” 的原创思维特色和优势的科学人文医学。周光召先生曾指出:“中医学有理论,中医理论是现象理论,一是指导实践,二是原创思维。”
灵性的培育正是将原创思维和指导实践有机结合,把人看成是“宇宙生命规律的生命动态符号模型”,或是“生命整体关联运变的生命思维模型”,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以实践经验为基础,注重学生和患者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因人制宜,采用多线灵感流模式,最终形成自身独有的综合性、创造性思维,以达到临棋注目,妙计层出的目的。

培育灵性,不离五要。其一,志恒心仁,磨而不磷。《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培育灵性,过程漫长,动心忍性,方为志人。其二,熟读经典,温故知新。唐孙思邈《大医精诚》有云:“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若无扎实的理论基础,灵性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安能存活?其三,跟随名师,继承经验。临证带教,通过案例,引经据典,活用理论,引人入胜。人有百态,性格各异,当因材施教,相机点拨,启发式教育,既要提出要领,提出问题,提出难点,更要善于汇总,温故知新,促其思考、表述、决断。其四,博学广涉,触类旁通。古有李时珍闭门读书十年,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无一不览,知识渊博,终著《本草纲目》流传百世;秦伯未被誉为诗、书、医三绝,他的医学成就得力于多方面的修养。今人不逊先贤,陈可冀院士从小接受良好的国学教育,文史、诗歌均有涉及;王晖向来读书发愤忘食,对易经易理、中西哲学、兵法韬略颇有心得。故而博览群书,拓宽视野,学科间融会贯通,再由博返约,才能形成独特的个性化多线态灵感流。其五,深入临床,感悟通化。点滴积累,系统整理,继承创新,通达化升。

然而,在较长一段时间,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偏于单一狭隘,每遇一病,自发罗列书中诸证,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外不思四时五节、观天识地,内不思三才人道、形色各异;前不思来因、后不思去果者不乏其人。面对复杂疾病证候则束手无策、顾此失彼,恰如一潭死水,无法多角度切入,进行创造性、流动性思维,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推荐书:《全国名老中医王晖病机类证方验》。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全国名老中医王晖病机类证方验》,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该书历时三年,两易其稿,增补缺漏,修正谬误,汇集百余医案,涵盖临床专病、常见病、疑难病等多个领域,不仅系统展现王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怀揣以渔之心,完整阐述生命脉络图的构建过程,希望对中医传承工作略尽绵力。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全国名老中医王晖病机类证方验》,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现在大多数的疑难病,都是“心病”

● 娄绍昆:子午流注针法并不玄妙,要看你怎么理解它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