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这件事儿这么重要!大家怎么能次次看了就忘?!

这件事儿这么重要!大家怎么能次次看了就忘?!

《内经》所构建的养生理论认为,
养神是养生中难度最大的内容。

养心,即是养神。所谓调神是指调摄人的精神情志意识,去掉过多的嗜欲和名利思想,乐观旷达,轻松愉快,使内心保持恬惔平静的状态,即精神内守,就可能达到“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目的。

在生命活动中,“神”起着重要作用,如“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灵枢邪客》),可见精神活动影响脏腑生理,而精神内守,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

有位名人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苦楚”。现代免疫学研究也证明,情绪乐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而苦恼焦躁等不良情绪会降低免疫力。

因此《内经》很注重心神情志变化与健康的关系,认为“恬惔虚无”,心无杂念,乐观开朗,则可脏腑和顺,气机调畅。同时提倡“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虽生活于世人之中,但有着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就能够摆脱精神因素的困扰,做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所以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素问上古天真论》),达到健康病去,长寿延年的目的。

调神摄生的方法也很多,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一是要清静养神,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保持精神情志的淡泊宁静状态,减少名利和物质欲望,和情畅志,使之平和无过极。

二是要四气调神,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变以调节精神,使精神活动与五脏四时阴阳关系相协调。

三是要运用气功,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要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机体的神不是固定不移的,而是与人体的气一样经常游行出入于人体各部,神动则气行,神注则气往,以意领气,神气相随,驱邪防病,此亦是气功健身的道理所在。

四是修性怡神,通过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如绘画、雕刻、下棋、音乐、书法、养花、垂钓、旅游等,培养自己的情趣爱好,陶冶情操,使精神有所寄托,达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目的。

五是养心安神,由于“心藏脉,脉舍神”(《灵枢本神》),“心者,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故《内经》调神的首务是养心,只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素问灵兰秘典论》)。

本文内容选自《黄帝内经》二十论
给大家推荐《黄帝内经》二十论,点击或扫码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对《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和解读,如先秦诸子文化、《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以及西汉文化等,重点探究它们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影响。之后对“《黄帝内经》讲了些什么”,梳理相关内容。最后探讨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和意义。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黄帝内经》二十论,作者:张登本。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素问刺禁论》中一段很重要的论述

● 孟庆云讲五运六气的前世今生

我怎么这么好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