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也不能瞎扎,看看老中医怎么说
肥胖病也应从肺
论治针灸减肥是当今针灸临床的一个热门话题,相对而言,算是一个较新的病种。因为古代治疗肥胖,大都是用药物治疗,几乎不用针灸。
关于肥胖病的病因,从古到今,除了先天禀赋、年龄、地域、饮食、劳逸、七情失调等因素之外,还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方面,往往只注意到脾、胃、肝、肾、心,几乎不涉及肺。
如《素问示从容论》:“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灵枢经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
《灵枢大惑论》:“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
李东垣《脾胃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
《丹溪心法》:“肥人多湿痰。”《石室秘录》:“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故痰生之。”(“肥人多痰湿”之论,也旨在责之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现今中医临证,也主要将肥胖病辨证分为胃肠腑热、肝气郁结、脾阳不足、肾气不足等证型。戴居云根据1987年10月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肥胖病学术会议制订并经1989年11月武汉会议修订的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脾虚湿阻、胃热湿阻、肝郁气滞、脾肾两虚、阴虚内热等型;而在辨证分型中涉及肺的仅杨金山按虚实辨证中,虚证有脾肺气虚、心脾两虚、脾肾两虚型;实证有胃中蕴热、肠燥便结、肝阳上亢、湿困脾胃型。
笔者认为,肥胖病缺乏按肺的辨证论治,是一个重大的学术缺陷。它既不符合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也不切合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必须予以补充和更正。其理有五:
1
五脏之中,肺与气的关系最为密切。肺主气,司呼吸,呼吸功能正常,清气得以吸入,浊气得以排出。若呼吸功能减弱,吸入的清气不足,浊气排出减少,则上焦之清气必然不足,中焦的脾胃之气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肺脾两虚。2
“肥人多痰湿”,已经成为古今对肥胖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定论。然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可见,肺与脾的功能失调对于肥胖病的影响是同样重要的。3
肺外合皮毛,主毛孔的开阖及汗液的排泄。多数肥胖者往往因皮下脂肪肥厚,排汗机制差,所以比一般人都怕热。正因为如此,笔者在《针灸减肥的基本环节和用穴规则》一文中才首列“发汗”这一环节。4
肥胖病患者小便量常常偏少,颜色偏黄,所以,利尿也是中医治疗肥胖病的一个重要法则。肺还有“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肺气不足,必然会导致尿液生成障碍,且尿路难以畅行,以致尿少、身重、水肿。5
肥胖病患者大便多有不畅甚或不通,构成“胃肠实热”或“腑热便结”的证型。肺与大肠相表里,无论是肺气虚无力推动大肠中的糟粕之物,还是肺热壅盛下移大肠,都会直接造成大便不畅抑或不通之势,导致排便障碍。
——以上内容选自《针灸解惑(第2版)》
《针灸解惑(第2版)》以丰富的学术内容
独到的学术见解
实用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写作体例
系我国针灸专业少有的经典专著
对于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
钻研和学习针灸来说
无疑是难得一见的学术著作
同时也是广大针灸工作者深入学习
探究针灸医学精髓的好参考书
王老善于思考,勤于笔耕
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
科普作品300多篇
主编和参编著作近80部
临床精于四诊辨证论治和经络辨证论治
擅长运用针灸和新浮针技术治疗
面瘫、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尿便失禁
以及妇科、眼科等疑难奇症
并善用经穴养生
王老从教、从医40年来
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入浅出
理论联系实际,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教学风格深受海内外各层次中外学生的喜爱
好评如潮
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
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0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
中国针灸行业唯一的
中医药科普讲座“金话筒”奖
一本书好不好,口碑很重要
从销量可以窥见一斑
2009年,印刷4000册,销售一空
2011年,印刷2000册,销售一空
2016年底,第2版横空出世
印刷3000册,库房目前仅存几百册
(扫码下单)
推荐书:《针灸解惑(第2版)》。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针灸解惑(第2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本书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启才教授在多年探索针灸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针灸医学中常见的106个学术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疑难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有的属于含糊不清或于理不通的问题:有些属于分歧纷纭、自相矛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明显的错误问题。只是数千年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更谈不上合理解决。作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阐释、修订、充实和纠正,立意明确,说理清楚,且言之成理。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推荐书:《针灸解惑(第2版)》。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利咽止咳,别只顾着凉遏
看张锡纯如何巧用麻杏石甘汤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