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的拿手好戏,看舌!
:看舌是医生平时诊病过程中,采集病史资料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很多时候,在患者对自己的症状特点描述不清的情况下,舌脉成了医生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我们以痰饮病为例加以说明。
痰饮病的范围很广,是生活中最常见到的一类病证。很多人去看中医都会被诊断为痰湿重。
那么到底何谓痰湿呢?中医学对痰饮的定义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我认为大意就是我们喝进去的水,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身体代谢不了,产生了一种半成品,它反而对身体产生了伤害。这种半成品我们叫作痰饮。
为什么一会叫痰湿、一会叫痰饮、一会又叫水湿呢?
其实这里面是有学问的,古代的医家早就发现,同样是半成品,同样是吃喝下去代谢不掉的东西,差别是很大的。他们的名字,也就是代号,代表着各自的特点,只是我们平时没有重视。
痰:是指比较稠厚的液体。
饮:是指比较清稀的液体。
水:比饮更清稀的液体叫水。
湿:指弥散状态的液体。
以上是痰饮细分的类型,那么从舌苔上能不能看出它们的各自特点呢?舌苔能不能帮助我们诊断和治疗呢?
当然可以!请大家看下面几种痰湿证的舌苔表现:
图60的舌苔偏白腻,图61舌苔偏黄腻,黄白不同,寒热亦不同。图60是门诊的阳痿患者,平时怕冷,阳气颇为不足。图61是病房肺炎患者,以发热为主。
除此以外,有没有发现这两个舌苔的共同点呢?那就是两者的舌苔都比较致密。
再看图62、63的舌苔不像图60、61那样密密麻麻,紧紧贴在舌表面。图62、63的共同特点是舌苔颗粒大而疏松。
图64、65的舌苔就像水一样湿哒哒的,好像要滴下来一样。光照以后还会反光,好似水面,波光粼粼。
图60~65这六位患者,都诊断为痰湿重,但他们又各有各的特点。
中医学的很多东西并不都是抽象的,有些是有形可见的。在此我把自己的一些粗糙但宝贵的临床感悟告诉大家,希望加深大家对中医的理解。以前很多人可能光知道教科书上有痰、饮、水、湿的区别,但是真的上了临床进行实践,给病人看病时,很多人就搞不清、分不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了。舌诊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我举例的这7张图,我想大家肯定对于“痰、饮、水、湿”有所了解了吧。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舌诊十讲》,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内容介绍
舌诊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临床实用性很强。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积累了大量真实典型的舌图。本书精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舌图,进行了深度解读。书中先介绍了舌诊的基本方法和常见误区,这是学习舌诊的基础;又重点介绍了脾胃病和肝胆病常见舌象的具体细节,便于临床把握。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舌诊十讲》,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一招鲜”的外治法,这本书,都有
● 现在大多数的疑难病,都是“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