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相似药物的比较(二)
05闭证神昏
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力强,为醒神回苏的要药,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皆可用之。
冰片味辛气香,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宜用于热病神昏。
苏合香辛香气烈,长于温通,其开窍醒神之效更宜于治疗寒闭神昏,为治疗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的要药。
石菖蒲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兼有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擅长治疗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诸证。
06乳汁不通
漏芦味苦性寒,为治疗乳痈的良药,除治乳汁不通外,又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痈疮肿毒,乳痈肿痛。
路路通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外,又能祛风通络利水,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风疹瘙痒。
木通利水通淋,又能泄热,故除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湿热淋证,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的口舌生疮(长于清心火),湿热痹痛。
通草亦可通气下乳,清热利水。除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淋证,湿温病,小便不利。
穿山甲功善活血通经,搜风通络,消肿排脓,除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癥疲积聚,风湿痹痛,痈肿,瘰疬。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除治乳汁不通外,又可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淋证。
07大便秘结
(1)种仁类
火麻仁甘平,质润多脂,又兼滋养补虚,常用于老人、产妇及津血不足的肠燥便秘。
郁李仁润肠之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故多用于肠燥便秘而同时存在大肠气滞之证者。
桃仁、杏仁均可润肠通便,宜治津枯肠燥便秘。
瓜蒌仁质润多脂,润燥滑肠通便。适用于津液不足,肠燥便秘。
柏子仁亦富含油脂,有润肠通便之功,治疗阴虚血亏,老年及产后等肠燥便秘者。
(2)种子类
牛蒡子滑润肠通便,还可清热解毒,故痈肿疮毒、丹毒、痒腮、喉痹等证兼有大便秘结不通者尤为适宜。
决明子清热润肠通便,多用于内热肠燥或津亏肠燥之大便秘结。
紫苏子质润多油,善降肺气以助大肠之传导,故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注意:有一些子仁类不仅没有润肠通便作用,反而可以止泻,包括砂仁、益智仁、薏苡仁、车前子、菟丝子、莲子、五倍子、五味子、诃子、金樱子。
(3)其他
知母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泻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性能以“清润”为贵,故可治疗肠燥便秘。
生地黄味苦、甘,性寒,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要药,宜用治热病阴液耗伤之口渴、肠燥便秘。
玄参功善清热滋阴润燥,治疗热病伤津、肠燥便秘。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多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肠燥便秘。
当归为补血良药,又可润肠通便,用治年老体弱、妇女产后血虚津枯之肠燥便秘。
何首乌长于补益精血,润肠通便,多用于年老体弱、久病血虚之肠燥便秘。
08咽喉不利或疼痛
蝉蜕善于疏散风热,利咽开音,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的音哑咽痛。
马勃力在清肺解毒,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多用于风热、肺热咽痛音哑。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开音,用于痰热壅盛咽痛音哑较为适宜。
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对于肺热,痰热之咽痛声嘶常为习用之品。
诃子重在敛肺开音,主要治疗肺虚之久咳的失音。
09头痛
白芷主入阳明胃经,善治阳明头痛,特点为疼痛在前额连及眉棱骨者。
羌活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太阳经头痛尤为多用。
藁本善达颠顶,善治颠顶疼痛。
独活长于治疗少阴伏风头痛、牙痛等。
吴茱萸功能散寒止痛,疏肝解郁,宜治厥阴头痛。
细辛长于解表散寒,且止痛之力较强,多用于风寒头痛、少阴头痛。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凡是头痛不论风寒、风热、风湿、血瘀等均可应用。
白附子既可祛痰,又可止痛,常用于肝风夹痰上扰之头痛、眩晕等证。
蜈蚣、全蝎性善走窜,止痛力强,可用于各种偏正头痛。
本文节选自《常用中药识记实训教程》。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常用中药识记实训教程》,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编写说明
中药学是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上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下连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的桥梁学科。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需要掌握的中药数量多,内容庞杂,容易混淆,往往使学生感到难学难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常用中药识记实训教程》中药理论知识与药用植物及饮品特征相结合、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认识中药、掌握中药和应用中药的能力,是中药学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
本教材包括总论、各论、附篇三部分。总论介绍了中药资源及药用部位、药用植物的基础知识、中药饮片常用鉴别方法、中药饮片炮制方法、中药饮片的贮藏与养护、中药的功效六部分内容。各论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学》目录,收载常用药物150 味,按主要功效进行编排。每味药均介绍其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与主治,并附植物或饮片特征歌诀,饮片鉴别主要介绍炮制品种、炮制方法及饮片特征。为便于学习,多数中药附药用植物及饮片实物彩图,色泽形态真实,鉴别特征突出。
附篇主要介绍相似中药功效鉴别,将临床常用易混淆药物进行分类对比,归纳为药性功效相近药物的比较(44 组)、同出一物的药物比较(17组)、名称相似而功用不同药物比较(17 组)、治疗相同病证或症状的药物性能比较(11 组)四部分内容。每组药均凝练了相同点及不同点,希望这种归纳总结的方法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记忆,并能有效指导临床用药,为今后中医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本教材主要供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对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者亦有参考和实用价值。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常用中药识记实训教程》,作者:张一昕,王茜。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主治相似药物的比较(一)● 名同实异——名称相似而功用不同药物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