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养肺巧食鸭
“尚未出炉已飘香,三分已醉味芬芳,入口爽脆沁肺腑,食过多时留余香。”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说的就是烤鸭的味道,把鸭子还未出炉就满屋飘香的感觉形容得惟妙惟肖。“烤鸭”早在明朝时就已成为北京官府人家的席上珍品,后来便逐渐成为了全国风味名菜。
鸭肉
鸭属脊椎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是由野生绿头鸭和斑嘴鸭驯化而来。中医认为,鸭为水禽,吃的食物多为水生物,故其肉性寒,味甘、咸,归肺、胃、肾经。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补肾利水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虚劳骨蒸、咳嗽、水肿、热毒、泻泄、各种贫血、虚劳吐血等症。
元朝的御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里说,鸭肉味甘、冷、无毒,补内虚,消毒热,利水道,可用于头痛、阴虚失眠、肺热咳嗽、肾炎水肿、小便不利、低热等症。清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鸭肉可大补虚劳,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息惊”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
现代研究表明,鸭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镁、硒、铁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鸭肉的脂肪最为健康,含量约为7.5%,其脂肪不同于猪油、羊油或其他动物油,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其化学成分近似橄榄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十分有益。而且其脂肪酸的熔点低,易于消化。
鸭肉富含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健体魄、抗衰老。鸭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
此外100克鸭肉里面富含约有300毫克的钾,钾跟心脏节律有关,而且钾高了能够对抗钠。盐吃多了钠高了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所以日常生活中多吃点鸭肉取代其他的肉菜,是非常健康的,尤其是对降压降脂、保护心脏大有好处。
民间认为鸭是“健胃养肺的圣药”,若鸭肉与其他材料巧妙搭配,如鸭肉粥、鸭肉汤等,对健脾和胃、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祛病保健大有裨益。
现简单介绍几则鸭肉药膳方,供需要者选用。
1
丁香鸭
鸭1只,丁香5克,白豆蔻5克,桂皮3克,料酒、盐、葱、姜、味精各适量。将鸭去毛去内脏,洗净,放锅内。丁香、白豆蔻、桂皮放入砂锅内,加清水煎2次,每次约20分钟,共收药汁约6碗。将药汁倒入鸭锅内,加葱、姜、料酒煮沸,改用文火煮熟,捞出。用花椒、茴香、红糖、酱油、葱、姜、盐等熬汁,将熟鸭放汁中稍煮,并用汁不断浇淋鸭身,至皮呈红色时即可食用。此药膳有健脾养胃、温中降逆、开胃消食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呃逆呕吐、食积不消等。
2
青鸭羹
青头鸭1只,草果5克,赤小豆250克,食盐、生姜、葱白各适量。将鸭宰杀,洗净;赤小豆淘洗干净后与草果一并塞入鸭腹内,将鸭放在砂锅内,加清水高出鸭身。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炖煮2小时左右。将熟时加入食盐、姜和葱白,烧至鸭肉熟烂后停火。空腹食用,吃鸭喝汤。有健脾开胃、燥湿温中、利尿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水肿,按之凹陷不起,面色黄滞,食欲不振,小便短少等。
3
冬瓜鸭汤
鸭子1只,连皮冬瓜500克,芡实50克,薏苡仁30克,葱、姜、料酒、盐、味精各适量。鸭宰杀后,去毛去内脏及头、脚,洗净。连皮冬瓜洗净,切小块。芡实、薏苡仁洗净,放入鸭腹腔内。将鸭放砂锅内,加入连皮冬瓜块及适量料酒、葱、姜、盐,用文火煮至鸭肉熟烂,加入味精,淋少许麻油,即可早晚佐餐温热食用。可补虚损、健脾胃、清湿热、消水肿。适用于脾虚湿困、胸闷、腹胀、大便溏薄等。
4
青鸭粥
青头鸭净肉150克,粳米60~100克,葱白、食盐各适量。将鸭宰杀、洗净后,取鸭肉切为细丝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投进鸭肉丝、葱白和食盐,加入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以米熟为度。早晚佐餐温热食用,连用7日为1个疗程。有滋阴益胃、清肺润燥、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肺胃阴虚、干咳口渴、潮热骨蒸、水肿尿少、食欲减退、身倦乏力等。
5
鸭肉海带汤
鸭肉200克,海带15克(干品),食盐、料酒、葱、姜各适量。将干海带放入盆中,加水泡发,切成宽条;鸭肉洗净切成粗丝。砂锅内加水适量,烧沸后,放入鸭肉丝炖30分钟后,再加入海带条炖40分钟左右,最后加入调料调味即可出锅食用,亦可早晚2次分食。此汤可清热利水、去燥降脂、润下消痰,经常食用可辅助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老年性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孟昭群
朝阳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