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莲子尸厥

莲子尸厥
莲子尸厥

安徽 金寨县/姜厚德

唐太和年间(公元827—833年),宛陵(今安徽宣城)巡官梁革精于医术,曾治愈一女子尸厥(假死)的医案,被许多医学书籍记载,至今仍被医家传颂。

按察使于敖庆祝寿诞,有一青衣花旦叫莲子的,扮相俊俏,莺语啼转,演艺不凡,然把唱词中的“造福桑梓”唱成了“造福丧事”。按察使大怒,将莲子除去“梨园”之籍,卖至青楼为娼。按察使手下有一姓崔的从事(官职名)见莲子颇有姿色,遂愿意为她“赎身”,然不知莲子身体如何,是否能生男育女,未敢草率从事。他与梁革过往甚密,于是请梁为莲子诊脉。梁诊后说:“莲子之体,二十年内不会有疾。”崔闻之大喜,当即为莲子赎身,并与莲子结成连理。婚后,夫妻俩十分恩爱。

孰料未及一年,莲子突然暴病而亡。出丧之日,梁革公务外出归来,在城门口遇见灵柩,见崔从事悲愤欲绝,遂上前问之。崔勃然大怒曰:“当初诊脉,汝谓莲子二十年无疾,现不满一年骤夭,如何解说?余与汝不共戴天!”梁曰:“莲子非死,盖尸厥也。余若不能使莲起死回生,将不复见江东父老!”

于是将灵柩返回家中,用针刺莲子的心脏及脐下数处,并凿去一门齿,以附子、人参、麝香等益气、回阳、开窍、醒脑之药末置于莲子舌上,又令其着单衣,卧于一空床之上,以练索缚其手足,置微火于床下,曰“待火烬时,莲即复生矣!”果如梁革所言,火将烬时,莲子发出呻吟。梁命用葱煮粥灌之,片刻,莲子活矣。崔从事感激涕零,再三赔罪道歉。二人重归于好。

中医在民间素有“慢郎中”之称,意为只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对急症似乎就有些束手无策。其实不然。梁大夫不问病史,即断言莲子未死,乃因其以前诊过莲子之脉,知其六脉和调,身体素健,不可能突然亡故。遂刺其心及脐各数处—刺其心脏有复苏之效,刺其脐下(如气海、关元穴)有升清气补元气之功。舌上置药,似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中枢兴奋剂。卧空床以微火熏,且练索缚其手足防其能动后妄动被火烧伤。微火熏之者,盖莲子四肢已僵,体温极低,用火温煦,乃助阳回充元气之举也。至于用葱粥灌之者,盖借葱以通阳,粥从内温其内脏,犹外用微火之意。诸项措施相继付诸,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是有可能起到复生作用的,其抢救中情节神玄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凿去一齿,因患者“尸厥”时间较长,撬牙饲药方法已不能奏效,凿去一齿,则便于给药。古代医学没有今天发达,有鼻饲、输液等法,凿齿乃不得已而为之,此举于转危为安大有裨益。此案抢救过程有条不紊,取得神效,是能在诸多书籍中得以记载而流传于世的根本原因。

无独有偶,现代也有起死回生的病例。

贵州电视台曾报道,某村一张姓女子,丈夫在吉林打工,一日接到家乡电话,说其妻病危,让其速回。由于路途遥远,其夫四天方到家。只见灵堂白幡高悬,孝帐覆棺,其妻已“去世”两天了。按照当地习俗,出嫁的女子去世下葬前需娘家来人亲自告别,方可盖棺入殓。死者的弟弟在拉着姐姐的手,泪流满面,依依不舍时,突然说道:“我姐脉还在跳,身体也不硬,没有死!”众人皆惊,说其姐患病时扑倒在地,昏迷不醒,村中数位老人触其鼻息全无,身体冰凉,唯尸身未硬,认为“死者”在等丈夫回来,不忍先去阴司。

老人们复到棺旁,竟然大吃一惊,只见“死者”的手从棺中伸出,不一会儿,竟挣扎着坐起来了,叹了一口气说:“好饿。”众人以为“诈尸”,四处逃散。其夫见妻复活说“饿”,连忙将她背起,用车送到乡卫生院救治,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这名张姓女子竟能下地干活了。

此事惊动了有关部门,后经专家们深入调查研究才得出结论。原来,张某素有癔病,每当发作就扑地晕厥,在床上昏睡两日再苏醒,其间不吃不喝。此次也是癔病发作后晕厥,呼吸微弱至不易察觉,身体因长期未进食而热量甚少,故身体冰凉,现代医学称为“假死”。几位老人不识,认为张某已经死亡。幸未着急盖棺下葬,否则在棺内氧气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复活是不可能的了。所以,现代医学将死亡的标准定为“脑死亡”,其定义是:“虽有心跳但无自主呼吸,脑功能已经永久性消失,最终必致死亡的病人。”

俗话说,“人死不能复生”,但尸厥是假死,所谓临床死亡,若早期发现,及时救治,是有可能起死回生的。至于脑死亡,那就回天无力了。而判断是否脑死亡,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已非难题。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