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街杨柳绿丝烟
满街杨柳绿丝烟
北京/温长路
嫩芽吐翠、柔条泛青的柳树,首先报告了春天的到来,难怪杜甫说“漏泄春光有柳条”。惜春与爱柳往往连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柳的风俗,什么折柳、插柳、戴柳、射柳、卖柳、咏柳等,难以尽述。
柳有很强的生命力,“纵横倒顺,插之皆生”(李时珍)。柳是春天的使者,“勾引春风无限情”。
老百姓都知道的柳药
柳是绿化的好树种,又是治病的良药。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柳具有祛风、利尿、止痛、消肿的功效,用于对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疔疮丹毒、齿痛龈肿等多种疾患的治疗。
现代科学分析发现,柳条内含的鞣质、水杨酸、碘等,具有杀菌、利胆、止痛、收敛等作用,对乙型肝炎、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烧烫伤的治疗都有理想效果。对癌症化疗后白细胞的回升、机体正气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柳叶对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比较理想,因为它每千克含碘量高达10毫克,高于海带类食物,是一般食物含量的数千倍,对治疗高血压、乳腺炎、咽喉炎、腮腺炎等也有较好效果。
柳花散瘀、止血,常为各种出血证和妇科调经效力。
柳根祛风除湿,多与痔疮、黄水疮、耳脓不出打交道。
柳屑治皮肤瘙痒瘾疹、湿气水肿。
柳须主痹证四肢拘挛、痈疽疮疥。
柳白皮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对乳痈、牙痛、风湿痛都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它有退热之效,给予了它更广泛的用武之地。
柳树全国均有,取材方便。现介绍单方三首,供读者选用:
1.枯柳树根治乙型肝炎:枯柳树根30克,白糖5克,沸开水泡茶。经常饮用,有保护正气、恢复肝功能的作用。
2.鲜柳叶治高血压:鲜柳叶50克,作茶叶泡水服用。有恢复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消除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的作用。
3.柳叶治单纯性甲状腺肿:柳叶90克,水煎服,每日1剂,30日为一疗程,对消除症状和整体治疗有效。
外国人与柳树的情结
国外也有许多与柳有关的有趣风俗。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一些地区,每年的迎春节,小伙子们都要拿着装饰成五颜六色的柳条挨家串门,追着妇女抽打她们的裙摆,以祝她们新的一年充满活力。姑娘们则用洒水回敬,以祝他们永远生机勃勃。而西欧人决不会随便折断飘拂的柳条,他们相信这会引起男女情变,让人承受失恋的痛苦。
国外医家对柳的研究也颇有历史,欧洲的第一把手术刀就是仿照柳叶的形状制作的,致使今天的手术刀还有“柳叶刀”的称呼。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将柳叶用于妇科,提出嚼食柳叶有减轻分娩时疼痛和促进产后热消退的作用。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的霍屯督人,一直用柳树皮制茶治疗风湿和有发热症状的疾患。英国学者斯通,1963年在皇家医学会上报告了他运用柳治疗疟疾的经验。
【相关信息】我国的柳文化
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我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俗,形成了情趣盎然的柳文化。始于六朝时期的送别“折柳”,借柳的音以示“挽留”,用柳飘悠的形态喻依恋之情,以柳无限的生命力祝愿对方随遇而安。“欲寄情,浑无所有,折尽市桥宫柳。”始于唐代的“插柳”,本是为驱疫避邪的,后来又有了装饰的意思。“有意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戴柳”与“插柳”同属清明节风俗,有“留住青春”的意思。“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旧时苏州在清明日还有沿街的卖柳条声,供人们插、戴之用。“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姊妹,一枝斜插彩云翘”的歌,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况。清明日以柳枝点燃新火的习俗更早,周代的著作中已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的话。当时取火困难,一旦得到火种,就要加以保护,直到第二年的清明前两天才能灭掉旧火,换取新火,以求吉利。期间,要食用三天寒食。因为春、火同属阳,率先在春天返青的柳枝亦属阳,用柳枝点新火是取其顺应阳气的意思。自战国始,我国还有“射柳”的习俗,在百步之外用弓箭射树上的柳叶。隋炀帝在新开凿的大运河两岸广植柳树,还赐柳以“杨”姓,故从此有了“杨柳”之称,“百步穿杨”说的就是“射柳”的佳绩,后来成了赞扬将士武艺高强的代称。
此外,关于柳的这些风俗,还增添了人们的爱柳之情:晋代的陶渊明酷爱种柳,自号“五柳先生”;宋代的欧阳修植柳出名,人称“欧公柳”;文成公主将柳带到了西藏,使“唐柳”成了友好的使者;乾隆皇帝亲笔写下“堤柳宜护理,宜内不宜外,内则根盘结,御柳堤弗败”的20字植柳护堤经,体现了柳的地位。至于赏柳之风、喻柳之情、咏柳之词、吟柳之歌,更是历代见之不鲜。代代皆有说柳事,年年都闻唱柳声:“依依袅袅复青青”(白居易),“柳絮池溏淡淡风”(晏殊),“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梨花淡白柳深情”(苏东坡)。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温长路
点击
查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