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预防新冠肺炎 交谈距离也是种学问

预防新冠肺炎 交谈距离也是种学问
从卫生角度考虑,我们在与别人交谈时,应当注意相互间的距离。特别是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保持一定的交谈距离,有利于你、我、他的身体健康。那么,什么样的距离才算是正常的呢?

这些数据你了解吗?

经研究发现:

人在说话时,随着口唇吐字的冲力,可以不停地产生大约170个左右的飞沫,飘散差不多1米远。若大声说话,最远的距离可达1.3米左右。
若是咳嗽一声,则可以排出450~600个飞沫,距离可达2米以上。
如果是打喷嚏,则可“喷”出约1万个以上的飞沫,这时飞沫的时速可达170千米,其距离可达3.5米以上。要是在风中打喷嚏,伴随着飞沫的病原体还可以传播得更远。

传播疾病的杀手

飞沫核

在那些冲出口腔的飞沫中,其成分大部分是水分,另外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脱落细胞和病菌。这些微小的飞沫从口腔排出后,一部分散落于地面,较为细小的则形成更细微的“飞沫核”,悬浮在空气之中,成为传播疾病的杀手,从而给抵抗力差的人群带来灾难。

正因此,我们在和别人交谈时,无论从卫生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文明礼貌的角度考虑,都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什么距离比较科学呢?两人交谈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5米,这种距离,既不显得太疏远,又不容易互相传染疾病。

另外,交谈的角度也极为重要,最好不要面对面地说话,取30度的斜角和对方交谈最为适宜。一则可以避免眼对眼直视的尴尬,二来谈话时的飞沫也不会直接“喷”向对方。即使谈话的双方都是健康人,飞沫溅到对方的脸上总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再说,无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流感、肝炎以及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它们都有各自的潜伏期。有些人在与别人交谈时,看起来很健康,然而当时的他是否自己带菌带毒(处于潜伏期),谁也不能替他打包票。所以,为了自己和对方的身体健康着想,与人交谈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角度是一件有利于双方的好事。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当我们与别人交谈时,如果忽然想咳嗽或者打喷嚏,最好是马上走开几步。万一来不及,一定要转过身去,用背对着交谈者,用胳膊肘挡住脸部,然后再去“一抒胸怀”。
为什么建议用胳膊呢?因为很多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习惯用手来捂嘴,这样其实很容易将口中的病毒传递到手上,再通过接触物体而传递给他人。而用胳膊遮挡,细菌或病毒被沾染到了衣服上,远比沾染到手上要安全。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立刻取出餐巾纸捂住口鼻,转过身去“行事”。这样的做法才是对双方健康的维护,也更显得文雅得体。

最新合订本
上架了!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桔梗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