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谈谈那些可以用来作为药的食物

谈谈那些可以用来作为药的食物
点 击 上 方 ↑ “ 传统中医唐略 ” 关 注 我 们其实,所有的食物都可以是药。
中医和西医,在“药”的概念上有明显的不同。在中医看来,万事万物,只要是能够治病,都可以叫作药。没有绝对的某药治某病,某病非某药不行。中医治病,往往因地制宜,药甚至信手拈来。
2016年的春天,有个小伙子住在我家附近,也在学中医,有一次外出受了风寒,回来腰痛难忍,于是直接跑到我家求助。当时,我正在喝某种红茶,我感觉这茶有辛温之性,喝了以后身上有点发热,感觉通身温暖,挺舒服。我便让他跟我一起喝这个茶,喝了两盏后,他忽然想解大便了,赶紧跑到厕所,拉了很多,拉完后,身上又出了些汗,全身轻松,腰早就不痛了。他说,从没听说过用红茶还能治腰痛。

其实,我也是灵机一动才这么用的。当时觉得手中的红茶性温,味甘苦,与其它红茶不同的是,它的味道微辛。辛能散表,甘能和中,苦能下泄,恰好可以扶正祛邪,正对应他当时的症状。微微出点汗,肺气宣通了,邪气就容易出去;寒邪既然在下焦,那么,红茶苦以下夺,正好驱邪外出。所以,他会急着去解大便,这是好事,寒湿邪气就随着大便走了。只要用得恰到好处,很多东西都可以信手拈来作药的,邪气初犯,本来就可以一挥而去,何必大张旗鼓的开方呢?

当然,受了风寒,感冒了,出现怕冷、打喷嚏、鼻塞、流清鼻涕,等症状,更常用的是葱豉汤,厨房里都有,就是小葱和豆豉。或者光用一味小葱,都可以透散风寒,发汗解表,祛邪外出。这是老生常谈了。

下面要介绍几味更常见的,我们每天都有吃的一味药,而且是一味补药,还是被古人成为“世间第一补人”的补药,是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你没看错,就是米和面!当我们累了、饿了,出现各种不适,其实这也是病,是一种简单的、临时性的病,怎么治疗呢?就是三两米饭,或者两个馒头,吃下去,就舒服了。这就是在治病。而且,它们性质平和,老少皆宜,能把我们从小养到这么大,能让我们一天到晚有这么充沛的精力,这就是大补药。
大米是和胃的,尤其是米汤,补养作用非常足。过去有人家孩子没奶,喝米汤也能养大。所以有人把米汤叫“米油”。胃不好的,重病吃不下饭的,米汤一般都能喝得进,而且喝着喝着,就可能会有转机。

面是小麦磨出来的,小麦还有更多的作用。
有一个经方,甘麦大枣汤,它的成分是:甘草、麦、大枣,主治妇人脏躁。脏躁,一般指女性到了49岁前后出现心烦、燥热、脾气大等症状。

甘草和中,缓和的性质正好对应脏躁的烦、热、火。麦皮在麦子的表层,它会走人体的体表,且性凉,所以能清体表的浮游之热;麦仁则能补中和胃,入心安神。它们加起来就是全麦,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大枣色红入心,味甘养阴,心阴足了就是水足了,火就不再上泛。需要注意的是甘麦大枣汤偏补,如果舌苔黄腻,痰湿重的心烦、燥热、脾气大,往往就不是脏躁,不可以套用。
小麦不仅可以吃,可以入药,就连小麦的次品,都有特殊的作用。把麦子倒进水里,浮在水面上,不饱满、不合格的麦子就是浮小麦。

浮小麦之所以不饱满,是麦子在灌浆的时候没灌饱。如果把它碾粉,出粉率就低,粉的质量还不好。但是,它入药止汗的作用却非常好。真是物尽其用啊,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当然,补养人体的还有肉类。血肉有情之品,是最直接补养人体的东西。在过去,吃不饱饭的年代,人虚弱到了极点,喝点肉汤,马上就来精神了。

甚至民间还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比如,吃点猪腰子就能补肾,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猪的肾和人的肾同气相求。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其他情况。比如,猪脑子就不补人脑子。因为猪脑子有软化的作用。更主要的原因是,现代生活条件好,人们吃肉多了,肉的补养作用反而不如以前了。况且“鱼生火,肉生痰”,痰火阻气机,吃多了肉反而不舒服。

肉食多了,人会出现很多不适,有的病就是源于吃肉太多。那怎么办呢?这又得求助于另外一种食物:山楂。山楂就是善于消肉食的,尤其是炒山楂。当然,在烹饪的过程中,草果、肉蔻、桂皮等调味料,其实也能帮助人体消化肉食。这些,也在药食同源目录中,他们既是药物,也是食物。

其实,很多小毛病都可以用食物来解决。比如:

解酒用绿豆熬汤喝消胀下气就吃萝卜温脾胃、散寒,就用生姜利湿就用薏米润肺就用百合、银耳便秘可以吃点瓜蒌子(瓜蒌子炒熟了,可以当瓜子吃。比葵花籽好吃。)熬夜提神可以喝茶晚上喝多了茶睡不着就吃一块冰糖。如果吃一块冰糖后还睡不着,就再吃一块。如果吃了三块冰糖还睡不着,就去刷个牙,回来准能睡着。

食物妙用极多,以至于有了一门治疗方法,叫食疗。食疗治病,虽有局限,但还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其中讲究非常多。比如,脱发可以吃芝麻,但不是吃一两次就能好的,得坚持不懈。喝绿茶能升清降浊,但不可过量,否则又会伤脾胃,生痰饮。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原则:不要过量,也不要迷信,每个人的情况并不一样,尊重身体的感觉,仔细体会,及时拐弯。
喜欢此文,请点“在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