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岁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谈养生
转自:岐黄学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zQ1NzMzNQ==&mid=2247483889&idx=1&sn=a67e182d32ccbb8444ff88e3583ef272
邓铁涛(1916— ),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养生四要,以“和”为贵
邓老认为:新的医学应该是“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中心,避免或减少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保障生命健康。“治未病”作为中医对付疾病的最高境界和最佳方法,体现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医学理念。而“养生重于治病”正是邓老一直倡导的健康理念。
养德
1.恬淡虚无,虚心宁静。常怀仁爱之心,胸怀坦荡,乐于助人,恬淡虚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兴奋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协调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2.小欲伤身,大欲(理想抱负)养生。 舍小欲、私欲而怀苍生之念,掌握好“求”与“放”的平衡,正是养心正德之所在。中医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态健壮。而自私、嫉妒、贪婪、阴险、忧郁等私欲需要节制摒弃。对于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大欲”则是一股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值得倡导。
3.怡情养性。七情过激容易导致人体气血混乱,损伤心神。因此,我们需要调节心理,舒缓精神压力,调节七情,怡情养性,可以有助于塑造良好性格和高尚情操,养生延寿。邓老酷爱读书和书法,经常涉猎多种书籍并付诸实践。他除了看中医药学著作外,还很喜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品读这些书籍,常令人心境获得平和。
养心
1.神以静为养。避免外物所扰,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安宁。
第一,保持心境平和,重视七情的调节。
第二,以动促静,修习静心功。邓老每天在起床后都在床上静坐,呼吸吐纳,通过静坐、入定、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
第三,寄寓书法,以练字养心神。
第四,充足睡眠,调神养心。
第五,食疗药治,养心妙法
2.强筋炼骨,调理脏腑——邓氏八段锦。柔性运动对于老年人、体弱者及儿童妇女更为适合,所以邓老主张通过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调理脏腑、强筋炼骨,又能使心情平和。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起源于北宋,包含十八个动作的健身操,称为“达摩十八式”,其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后人将其逐渐简化,成为八套动作,就是后来的八段锦。
。
养脾胃
1.饮食有节。
2.杂食不偏。
3.宜温不凉 现代人长期进食寒凉食物,日久耗损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结果变生诸疾。
4.动以养脾 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四肢疲软乏力,精神倦怠不适,饮食不振;适当锻炼则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进食亦觉甘美。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并注意运动安全,就能起到行气健脾,强身健体的效果。
养肾
肾为先天之本,历代养生家都将“养肾”作为养生的关键。
1.珍惜精气,节戒色欲。
2.午间散步,采阳助肾。《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邓老非常重视人体阳气的作用,而中医认为,正午时分是一天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达到了一天中相对旺盛的状态,此时在阳光下散步,易激发人体的阳气。
3.宜温不凉。现代人长期进食寒凉食物,日久耗损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结果变生诸疾。
4.动以养脾。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四肢疲软乏力,精神倦怠不适,饮食不振;适当锻炼则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进食亦觉甘美。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并注意运动安全,就能起到行气健脾,强身健体的效果。
5.药取平和,常服养肾。历代养生书籍中,记载了丰富的药物养生的资料,其中大部分药物与养肾相关。邓老认为较好的养肾药物必须选择那些药性平和的,最好是食疗为善。邓老平时较喜用的是枸杞、何首乌、杜仲、肉苁蓉、灵芝、桑椹子、蜂王浆、女贞子、山萸肉等。这些药物长期适量服用有一定养精保肾效果。但是,邓老也提醒,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都不可以过量。
6.嗜欲耗精,龟欲固肾。“龟欲”二字可以令人长寿。原因是乌龟欲望很少,却活得很久。而清代的尤乘在《寿世青编》中则强调说“养生之要,首先寡欲”。如个人名利得失,邓老很少放在心上;而在吃穿住行方面,要求也都比较低。他说,唯有在不断修养中克制欲望,才能使肾精充沛,达到寿而康的目的。
以“和”为贵
邓老非常强调“和”字,他常说,人只要“和”了,就能健康和长寿。这个“和”字,包括了精与神要和,身与灵要和,人与天要和。
1.天人合一。人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掌握自然规律,从而适应自然的变化而养生保健。
2.人与社会要“和谐”。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大,工作压力大,精神、身体都会产生很多问题,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
3.“家和万事兴”。
4.形神合一。“形持神以立,神须形以存”。邓老认为,只有形神合一才是完美的健康。只有形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的结合才是标准的身心健康。
5.阴阳和。养生必须尽量做到“阴阳平和”。阴阳平和之人是有活力、心情愉快平静、生命力强、适应力强的人。本文选自《国医大师邓铁涛学术经验传薪集(第一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邓铁涛研究所组织编写,古展群、冼绍祥主编,邓铁涛审定),欲了解详细信息或购买本书请点击左下方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