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浩然辨治水肿验案三则
陈浩然(1893年12月27日—1987年8月31日),原名陈翰,字浩然,男,汉族,甘肃省静宁县人。“新疆四大名医”之一,对乌鲁木齐中医事业的贡献很大。不仅长于温病等外感病的治疗,亦善内伤杂病、疑难危急重症的治疗,对水肿病研究尤深。
验案一
卓某,男,蒙古族,20岁,未婚,1963年9月13日入院。入院情况:呈现高度浮肿,体重80.5kg,面目浮肿,两腮下坠,腹肿大如锅底形,青筋暴露,下肢肿势如松椽,按之凹陷,神气困顿,皮肤苍白,不欲饮,夜寐不安,小便每天解1~2次,排尿量极少,大便稀,舌苔滑润,脉象沉迟。脉证合参,属脾肾阳虚之虚寒阴水。宜温肾健脾,行气利水治之。
处方:茯苓15g,大腹皮12g,白术9g,木瓜9g,厚朴9g,猪苓9g,泽泻9g,车前子9g,陈皮9g,二丑9g,木香6g,熟附子6g,草豆蔻9g,干姜3g,甘草3g,冬瓜皮30g,另服“金匮肾气丸”,每服3丸,日2次。
上述汤剂与丸药配合使用,数日后,病势即现好转,面目浮肿渐消,食欲增加,夜寐得安。总共住院6个月余,服加味“实脾饮”83剂,服“金匮肾气丸”近600丸。治疗中病情变化,曾服用“人参归脾丸”15丸、“羚翘解毒丸”6丸。由于认证明确,治疗严密,能够坚持专方主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因此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使患者病愈出院。出院情况:全身浮肿消失,面色红润,精神振奋,小便通利,大便正常,饮食、睡眠均同常人无异,体重55kg。于1964年曾来我院复查1次,再未复发。
验案二
聂某,男,汉族,6岁。患水肿病已两年半,历经中、西医治疗,服药后泻水则肿消,药停则肿复发,如此反复不愈。于1961年2月9日邀余出诊。详细审察,见头面、四肢俱肿,按之凹陷,面及上肢尤甚。腹肿大,按之硬且痛,青筋显露,阴茎及阴囊亦肿胀。食欲不振,欲饮而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苔淡白,六脉濡弱。脉证合参,当系脾肾阳虚,膀胱之气化不行,所以致虚寒阴水也。
盖小儿之脏腑,原系娇嫩,因脾肾阳虚,又遇外感寒湿,而气化不行,以致水停而成肿矣。医者不察,恒投之以攻伐逐水之剂,以求一时之效,殊不知正气被劫而益湿,邪水暂退而重来,是以缠绵两三年之久,而不能彻底解除也。故确定以温肾健脾兼利水行气为主治疗之。
处方:茯苓9g,白术9g,木瓜9g,厚朴9g,猪苓9g,香附9g,车前子9g,大腹皮9g,苏子6g,草豆蔻6g,熟附子6g,瞿麦6g,木香6g,炙甘草3g,冬瓜皮24g,用开水煎1次,分作2次服,连服3剂。
2月13日复诊:服上药3剂后,解大便1次,量很多,腹部压痛减,按之亦软,尿量增多,头面及上肢肿消,但阴囊及下肢仍肿,两腿如粗桶,转侧困难。陈浩然曰:此水湿逗留,继续泛滥,仍宜温肾助阳、培土利水为主,即在前方内加二丑9g,附片增至9g,并服“肾气丸”,每服1丸,每天2次,连服6剂。
2月27日三诊:全身水肿已消,食欲佳,二便正常。陈浩然曰:“现在水邪已退,自当继续补其正气,以巩固其疗效。”处方:“金匮肾气丸”40丸,每天午、晚各服1丸。“人参归脾丸”20丸,每早服1丸。连服数月。翌年患儿上学,再未复发。
验案三
王某,女,5岁,南疆军区。因颜面浮肿,腹部胀大,于1958年9月29日入院。代诉:发病前先是发热,后出现双眼睑浮肿,尿量少,先经军区十二医院(编者注:今喀什疏勒中国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医院)治疗无效,转至军区十一医院。现状:全身浮肿,皮肤苍白,小便量少,日行200~300ml,腹胀,腹围57.5cm,其他无异常变化,收治20余天效果仍然不明显。中医会诊:患者头面、全身浮肿,腹胀大如鼓,阴唇肿一指厚,小便量少、色白,脉现沉象,其他无异常变化。依此脉证,乃知脾肾阳虚,输引之机,失其常度,治法应以温肾补脾为主,通调水道为辅,方用“实脾饮”加减。
处方:茯苓皮6g,二丑6g,厚朴6g,草蔻3g,大腹皮6g,杏仁6g,商陆9g,干姜3g,陈皮6g,木通3g,木瓜6g,姜皮3g,附片3g,桂枝3g。
此方连服6剂,浮肿大消,食欲增进,小便增多,别无不适,改用“金匮肾气汤”加减。
处方:熟地9g,山萸6g,山药6g,云苓9g,车前9g,泽泻6g,白术9g,牛膝9g,猪苓6g,木瓜9g,附片3g,肉桂3g。
此方连续服达45剂,病状一度进步,又改用“金匮肾气丸”“十全大补丸”,轮次服用,共住院200余日,病状基本痊愈,浮肿未发,精神食欲均佳,准吃低盐,一切正常。但尿中蛋白仍有(++),红细胞管型均消失,其他无特殊自觉症状,准许出院,开给丸药继续调养。
编者按
陈浩然论治水肿病,推崇陈修园所论“肿成手按论纷纷,水气同源不必分”“水肿病,有阴阳。便清利,阴水殃;便短数,阳水伤”,认为脾肾两虚,再遇外感寒湿或内伤生冷,则使水道瘀塞,水邪泛滥。所谓“上焦不治,水泛高原。中焦不治,水留中脘。下焦不治,水乱二便”。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失司,影响肺之治节,脾之运化,肾之开合,因而水道瘀塞,此水肿之由来也。陈浩然临床经验为“阴水多而阳水少”,认为水肿的起因主要是脾肾阳衰,三焦瘀闭,故确定治则为“温补脾肾,行气利水”八字大法,治疗用药则以“实脾饮”加减,配合“金匮肾气丸”为主。
【本文选自《新疆四大名医学术经验存真》,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王路林,孙红友,罗世坤。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