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国医大师的学术精华免费学,中医必看!

国医大师的学术精华免费学,中医必看!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每天学习一点中医药知识!!

国医大师孙光荣
中和组方思路
薛武更|主编

孙光荣简介

孙光荣,第二届国医大师。现为中央保健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训班班主任。从小熟读经典,师出名门,长期临床,形成了自己的临床学术观点:“护正防邪,存正抑邪,扶正祛邪”;临床思辨特点是:“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处方药精量小,讲究“清平轻灵”“中病即止”“勿滥伐无过”追求“心中有大法、笔下无死方”,提出了“中和思想、中和辨证、中和组方”,是中和医派的创始人。

孙老认为,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平和”的方药组合,其有“三忌”。

一忌在未固护正气的前提下施以大热、大寒、大补、大泻之剂;

二忌过度滋腻,过度攻伐;

三忌崇贵尚奇,动辄以昂贵难求、不可寻求之奇方怪药而求奇验。

所以,
“中和组方”,
就是在“中和思想”指导下,
根据“中和辨证”的结果,
采用的不偏不倚、调平燮和的组方用药方法。

“中和组方”的基本原则

1. 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用药。

2.谨守病机,以平为期。

3.中病即止,不滥伐无过。

4.从顺其宜,病人乐于接受。

“中和”组方的用药要阴阳结合、动静结合、升降相应、收散兼融、寒热共用等。以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

孙老组方思路

1.遵经方之旨,不泥经方之药。

2.依功能组成“三联药组”,严格按君臣佐使结构组方。

3.“三联药组”注重其相须、相使、相畏、相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4.药少量精,注意产地、炮制。

5.重益气活血,讲究专病专药。

6.必要时,用子母方,内外合治。

孙老经过大量的临床探索和实践,
体悟出经方继承创新之心得,
即以治法来定君臣佐使,
再依每种治法组成每个“三联药组”。
根据确定的治则治法,
每方可由1~4组构成。
必要时,
还可根据病症需要,
在常用药组中增减。
下面以生脉散为例说明。

生脉散源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之中•暑伤胃气论》。方由人参五分、麦门冬五分、五味子七粒组成。

何以谓之“生脉散”,吴昆释曰:“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对于方解,原书解释详尽,云:“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之苦寒泄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

此方之要旨为甘、苦、酸并用,后贤区少章在此方加一味黄芪,组成区氏复方生脉散,即人参6g(另炖服),黄芪4.5g,五味子1.5g,麦冬4.5g。原方之上,加一味黄芪,用于阳气未充,阴血未长,禀赋薄弱,血气不和者。黄芪味甘,配伍人参更能补气,加强补益之功能,气足则血充,黄芪又能升阳举陷,故阳气未充,阴血未长者宜。五味子之酸能敛,更能补五脏之气,麦门冬之苦寒可以泄热补水,四者共用,配伍要义同,但赋予了新的治疗功能,此即为化裁之精义。

孙老在此基础上,结合“三联组方”思想,进行了新的化裁。

第一个三联药组为生晒参10g,生北芪15g,紫丹参10g,具有益气活血之功;

第二个三联药组为麦门冬15g,法半夏6g,广陈皮6g,具有清热化痰之功;

第三个三联药组为五味子3g,灵磁石10g,生甘草5g,具有敛阴镇心之功。

全方在区氏复方生脉散基础上加紫丹参、广陈皮、法半夏、灵磁石、生甘草,共奏益气活血、清热化痰、敛阴镇心之功能,名之“孙光荣胸痹汤”,主治胸痹病,适用于气虚胸闷、心悸心烦、汗多口渴、津少痰稠、舌绛苔黄、脉涩等症。

此方得来,源自时方之化裁。虽功用、主治有了全新的内涵,但组方之旨尚未发生本质变化,在生晒参、生北芪的基础上,加上紫丹参活血,使得血行气畅;在麦门冬的基础上,加上广陈皮、法半夏二药理气健脾,重在化痰,配用麦门冬苦寒之性以清化热痰;在五味子的基础上,加用灵磁石以重镇安神,酸以收之,重以镇之,以敛阴镇心;加用甘草调和诸药。组方思路与原方全然一致,然药物作用导向不一,功用主治自然发生了变化,此类化裁遵原方组方之思想精华,然用药发生变化,拓展了治疗范围。临证使用该类方,安全可用,疗效确切。

可见,“中和组方”即针对证候,遵经方之旨确立治则、治法,继而拟出方剂。其组方方法是按照君臣佐使的架构进行组方的,其组方模式是将“三联药组”构成“三型组合”来组方。用“三型组合”组方,指导思想就是“中和”;根本目的是“三求”:求稳、求准、求灵;追求“三效”:速效、高效、长效。基本思想是仿经方之意而不拘泥于经方之药(当然,完全适用于本病证者,可以照搬)。孙老继承经法而基于长期临床实践体验所创造的“三联药组”及其“三型组合”的组方用药模式,是师经方之意而为时方之用,即根据经方组方的宗旨,针对当代病证特点而组方用药,此即“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END-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思想与临证经验集萃》,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薛武更,编辑整理。】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