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广药白云山投2亿成立我国首个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

广药白云山投2亿成立我国首个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

12月15日,广药白云山联合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广东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共同举办广东中医药发展座谈会在神农草堂青蒿呦呦馆举行,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等代表一起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言献策。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广药白云山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成立仪式。根据广药白云山(SH600332 HK0874)12月14日晚公告,该基金总额为2亿元,用于在“十三五”期间专项支持旗下名优中药产品的境外注册、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合作等工作。据悉,这是我国首个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徐志伟,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国医大师禤国维,中央党校教授陈凯龙,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周岱翰,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总经理陈矛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亲历者讲述青蒿素抗疟科研历程及屠呦呦领诺奖情况

本次会议在神农草堂青蒿呦呦馆举行别具深意。神农草堂是2006年广东省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之后的首个落地项目。而青蒿呦呦馆则是屠呦呦获诺奖之后宣传青蒿素和屠呦呦精神的首个基地。
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代表团成员,陪同屠呦呦到瑞典参与诺贝尔奖周活动。会上他详细介绍了受邀陪同屠呦呦赴瑞典参加诺贝尔奖周的活动情况。

吕玉波现场倾听了屠呦呦的获奖演讲,让他印象深刻。他表示,在演讲过程中几个细节很令人感动。首先是演讲的题目——《青蒿素—中医药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这个题目非常贴切,把青蒿素的意义表述得非常明确。第二是她特别感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确实以李国桥为首的团队为青蒿素的发现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三,她把毛主席的语录“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非常明确的打出来,还有英文的翻译。说明了青蒿素的来源,肯定了中医药对世界医学的贡献。

“屠呦呦获诺奖后,虽社会上有舆论说不能由此而肯定中医药,但诺贝尔奖颁奖词里面,肯定了中医药在这中间是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也是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对中医药的肯定。如果不是中医药古籍的提示,可能不会去研究青蒿素?提取成功也是得益于古籍里面得到提示的,这一点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吕玉波说。
作为参与临床证实青蒿素抗疟疾功效的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介绍了青蒿素的科研历程。据他介绍, 广东团队是1974年10月开始进行青蒿素临床试验。李国桥十分赞成中医药现代化之路,他表示 “最近当年从事青蒿素研究的二十几位老人,通过三年时间写了一本书,叫做《青蒿素类抗疟药》,第一章就是讲各种抗疟的历史,都是根据原始资料、原始记录大家共同协商的。”其表示,中医药必须跟现代医学、现代科学相结合,不管是复方还是单药。如果把它继续提升、跟现代医学结合,就可以出更多的青蒿素,比如说抗肿瘤的青蒿素、抗病毒或者抗心血管病的青蒿素都会出现。
瞄准中医药“四化”广药白云山先行先试
作为全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广药白云山近年一直致力中药“四化”战略。在“现代化”方面,从2008年起,旗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就联同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对板蓝根进行较为全面的临床循证和基础研究。目前,广药白云山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已经从板蓝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新的抗病毒成分,这种白云山板蓝根抗病毒吲哚类化合物含量更高、抗病毒效果更好,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授权。此外,广药白云山一些名优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复方丹参片治疗老年痴呆、滋肾育胎丸治疗不孕不育、蜜炼川贝琵琶膏防治PM2.5肺伤害等。

在国际化方面,旗下白云山奇星的华佗再造丸已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中成药出口第一名,并进入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医保。脱胎于中医药的王老吉凉茶目前已经出口到全国50多个国家。

在科普化方面,广药白云山先后建设了“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王老吉凉茶博物馆”、“陈李济博物馆”、“采芝林中药博物馆”等中医药文化科普平台。屠呦呦获奖后,广药白云山又专门在神农草堂设立了全国首个以“青蒿素”为主题的中医药展馆——“青蒿呦呦馆”,展示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历程、葛洪的医学成就以及对岭南医学的贡献、青蒿及青蒿素知识的科普、人类与疟疾的斗争历史等内容。“神农草堂”已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已经成为广东科普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中药大众化方面,广药白云山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的作用,将中药广泛用于大健康领域,让更多消费者可以使用。王老吉凉茶、灵芝孢子油等名优产品皆是大众化方面的代表作。

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 广药白云山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成立

随着屠呦呦效应和中医药立法的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正迎来最佳的发展机遇。为此,广药白云山投入人民币2亿元专门设立 “广药白云山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用于在“十三五”期间专项支持旗下名优中药产品的境外注册、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合作等工作,加快广药白云山中药产品的国际化进程。据悉,这是我国首个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会上还同时聘请了吕玉波、禤国维、李国桥、周岱翰等专家为广药白云山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基金特聘顾问,指导广药白云山中药国际化工作。
据介绍,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广药白云山将围绕着倍增计划这一战略目标,以“资本化”和“走出去”作为战略导向,通过科学管理、风险控制和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升级、资产升级和人才升级,全力打造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和大医疗四大板块和电子商务、资本财务、医疗器械三大新业态,力争到“十三五”末进入世界500强。在“走出去”方面,广药白云山将利用中医药立法、“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强省等政策机遇,在市场占有、渠道铺建、品牌引领和文化影响等方面,推动广药白云山的国际化、中医药的国际化。
对于如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
现场专家给出了很多独到见解

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
第一,要认真总结借鉴广东抗疟团队在科摩罗快速清除疟疾工作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如何在外国当地培养中医药的传播者,如何在外国中医医疗机构的布点,如何让外国民众认识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这些都将成为中医药走出去的突破口。

第二,抓住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这个关键。中医药承载着中华文化,要实现走出去,必须要有一批中医药知识深厚、现代医药和生物学知识全面,熟悉西方医药管理规则、擅于沟通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要牵紧标准化这个牛鼻子。在中医药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壁垒不少。还未建立起一整套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
中医药要发展、挖掘和继承非常重要,这是根,这是本,但是我们也不能只停留在挖掘和继承,也要创新,这种创新我们就要集中人类全部成功与中医药这个学科结合在一起,推动中医药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排斥其它学科,要多学科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通过屠呦呦这件事情,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跟欧洲优秀的科学家进一步合作。我们一开始就思考中医药要走向世界怎么走,中医药对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怎么做?我们觉得科研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可以动员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家参与到中医药的研究来,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
我们要继承中医药的理论体系的思维,但是在手段上、方法上我们应该有所创新,应该要用现代的技术、文明的成果来发展、提高我们,而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穿着唐装才是中医,在这方面一方面要有创新精神,当然我们千万不能把老祖宗好的东西丢掉,这样就得不偿失。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周岱翰:
接下来我们中医还有很多工作,首先自己在自身技术的提高,另外中医药界也要善于表述,中医药界不会表述有什么优势让别人认识,以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酒香也吼三声”。中医效果表述自己的优势,而且这个表述要让人家听得懂的语言
国医大师禤国维:
中医药实现现代化之前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呼吁国家按照中医传统的方法如何走得更好;另外就是解决如何提人家听得懂的问题,如何解读我们古籍里面的精华东西。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徐志伟:
其实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有很多的启发,但是有两点启发是最重要的,第一点是我国举国机制大协作,我们能够解决很多大问题,另外一个就是为社会做贡献,我们要做好名优产品的二次开发,把药品再精确一些、提纯高度更浓一些,使得更符合群众的要求,使药物更加安全、有效,这样中医药会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中央党校教授陈凯龙:
要让孩子对中医感兴趣,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医药文化,尝试在网络上建立中医的文化宣传平台。希望能因此次获得的诺贝尔奖形成一种激励机制,为年轻人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专家们认为,年轻一代中医人,更应该从屠呦呦获诺奖这件事里面激发出我们的责任心、历史感去继承以屠呦呦教授这一群人的精神,把我们的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屠呦呦是第一人,但不是唯一的一个人,是空前但不是绝后,以后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来源:广药白云山公众号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