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名方妙用:湿疹难耐何敢当?不妨一试增液汤!

名方妙用:湿疹难耐何敢当?不妨一试增液汤!
每到农历五月份,也就是端午节左右,很多人开始难受了,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很多人开始变得不舒服了,因为各种湿疹开始冒出来了。2017年,有一篇文章火遍了朋友圈,文章说的是一个老者得了湿疹,小医生建议老者使用洁尔阴,恩,就是那个妇女朋友的好朋友。

稍微翻一番网络,就会发现,洁尔阴的组成很简单,洁尔阴是由蛇床子、艾叶、苍术、薄荷、黄柏、黄芩、苦参、地肤子等组成。据说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主治妇女湿热带下,适用于霉菌性,滴虫性及非特异性阴道炎。

这个方之中,以苦参、黄芩、黄柏等药物作为除湿热的重点,然后再加入一些苍术除湿,蛇床子、地肤子之类的止痒,稍微有点发表的作用,薄荷也是作为发表透热的,其实方的组成非常简单,但是使用的疗效却又是那么好,很受好评。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知名度很高的妇炎洁,其实也是中药成分。是由苦参、百部、蛇床子等制成的洗剂,按照方的组成,其实与洁尔阴有类似之处,但是清热的效果没有那么明显。

恩,其实洁尔阴的组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除湿热,止痒的成分,比较全面。今天需要引出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角疾病,湿疹。其实湿疹在古代还不叫做湿疹,而是很多其他的称呼,但是总体来说,描述都比较清晰,可以跟现代我们所认为的湿疹相对应起来。比如,清代皇家编撰的教科书《医宗金鉴》就将这种疾病叫做血风疮,“血风疮证生遍身,粟形搔痒脂水淫”。

一般湿疹遇见气候潮湿,湿热加重的时候就会发,而且会有痒不可耐的现象,中医一般是从湿热论治,而导致湿热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有的时候也是不能很好的统一。如果单从病因的角度加以考虑,就两个方向,一个是湿气重,一个是热气重,所以防治湿疹就从这两个要素。

对于湿疹,清代的教科书是这么解释的“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形如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时,津脂水浸淫成片,令人烦躁、口渴、搔痒,日轻夜甚”,所说的湿疹其实只是我们今天知道的湿疹的其中一种,且古人观测的有偏差。他们将湿疹分的很细,所以有的时候三四个病名其实都是说的湿疹,辨别起来比较难。

实际上,湿疹是夏天常发的疾病,所以预防上就是从夏季的湿热入手,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问我,每年的夏天,都会起湿疹,怎么办?我当时就提议了一个方,那就是吴鞠通的增液汤。主要组成为生地、玄参、麦门冬。

《温病条辨》所谓“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当增水行舟,其实夏季来了,火气太旺,克制肺金,是导致湿热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方所治大便秘结为热病耗损津液,阴亏液涸,不能濡润大肠,“无水舟停’’所致,但是事实上可以补肾滋阴,能够泻火藏精。津液亏乏,不能上承,则口渴;舌干红,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脉沉而无力者,主里主虚之候。治宜增液润燥,有水自然能够制火,不至于太过而克制肺金。方中重用玄参,苦咸而凉,滋阴润燥,壮水制火,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生地甘苦而寒,清热养阴,壮水生津,以增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甘寒之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共为臣药。三药合用,养阴增液,以补药之体为泻药之用,使肠燥得润、大便得下,故名之曰“增液汤”。

不惟如此,很多小孩因为阳气旺盛,每到夏天就会出现身体长疮疡,也可以用增液汤煮汤,喝上三五天,整个夏天就不会出痱子,也不会全身发痒了,所以在防治湿疹时,可以考虑使用增液汤提前预防。

近期注意地震:地震可以预测么?这篇文章一定要读!
五运六气文章:五运六气基础
名方妙用:会需饮酒三百杯,刘玲有酒不留零。

名方妙用:消渴自古多变故,仲圣疗之无定法(糖尿病专题)。

名方妙用:酒客湿热分三焦,解酒辨证方取效。

名方妙用:四味经方药力专,风湿除尽还美白。

名方妙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