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丑夫:庚子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因机证治浅析
作者简介
程丑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医院首届名医。曾任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10余年。现为湖南省保健委核心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湖南中医药大学及湖南中医药大学及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学术、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术、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
伴随着庚子鼠年的到来,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卒然暴发。我国正在对这场疫情全力阻控。本文拟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防控措施略呈己见,以冀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阻控有所裨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三因致病”的结果
本文所述之三因,是指疠气、时气、正气三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归属中医“疫证”“疫疠”“瘟疫”范畴。该病符合中医疫证特点,具有强烈传染性,可造成大面积流行,“病无长少,率皆相似”。
疠气,亦称戾气、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杂气等,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腐恶异气,混杂于正气之中,或藏于阴晦潮湿之处,动物栖之,染易其身,匿藏其体,使之成为中间宿主,此疫气之所存也。若逢时气不正,或甚或微,触发疠气,则可感而发病,造成流行。时气与五运六气密切相关,今年为庚子年,岁运为金运太过,“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故今年以燥气为主。客运初运为太商,商为金音,亦金燥之气太过。以六气分析,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上半年火气为主,主气初之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阳寒水,计初之气大寒至春分,此期间岁运、客运初运为金运,故初运春季,燥气太过,燥本非春季当季之气,乃非时之气,肺属金,其发肺病可知;况初气夹风夹寒,燥、风、寒三气同至,触发异气,同袭于肺,至肺疫流行。然而,虽有疠气、时气之异,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发病与否,最终取决于人体自身的抵抗能力即免疫力。免疫力是内因,是感邪发病或不发病的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发病的肯定已感受疫疠之气,自体正气尚可者,经过药物治疗,或祛邪、或匡正、或扶正祛邪,疫病得愈;若正气衰败者,纵药物抢救,亦无力回天。此外,身处疫区而未发病者,也不一定是没有感受疫邪(新型冠状病毒),他们与发病者如果处于同一环境,就具有同样的感染概率,他们也完全可能感染疫毒,但正气尚旺,可御敌于外,或入则歼灭之,因此不被感或虽感而并不发病。鉴上认为疫证的发病病机当为上述“三因论”。
疫疠之气,与地气之秽气混杂,未有不因少阳之气而自行上升者。2019年12月22日冬至,冬至一阳生,一阳者少阳也,疫气与地之秽气渐得上升,散漫于天地之间,人易感之,人感后辗相传易,终至疫情大发。
“亢则害,承乃制”,《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所谓“承”,即是承制,防其太过。庚子年金运太过,当以火气承之,火能胜金,火承金下,才能相制而生化。
以五运六气法推算,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当至春分后,即至二之气少阴君火当令之时,火克金,到时金燥之气当明显减弱,疫情会明显减轻,至三之气少阳相火为主气,少阴君火为客气,此时太过金气被全克,疫情可完全控制。这是仅从五运六气角度推演,不一定准确,经举国努力的这场疫情阻控战,,疫情当提前被完全控制!
从燥、湿、毒、虚论治的思考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具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症状,严重患者以呼吸困重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症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这些症状大概可这样认识:干咳、气喘(含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发热均为疫毒犯肺迫肺之候,休克等当为喘脱。
从病因而言,可责之燥、湿、毒、虚四端。人生育于天地之间,不可能不受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庚子岁运金运太过,初之客运又为太商,此季发病,燥气必然,由于初之气以厥阴、太阳为主客,故兼寒风之邪。今年疫毒之邪的特点以湿毒为主,湿毒之邪郁遏清阳,则倦怠乏力,迫于肺则咳嗽气促;苔多腻者,乃湿之候。燥湿何以兼见,正是岁运及初运金气太过之故,所谓“金旺胜木,不能制土,则脾土自甚,则生湿病”。至于虚,无论是感疫之初,还是最后的喘脱,皆为正气亏损,甚则正气衰竭离脱之故。故庚子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从此四者提纲挈领论治。
由于诸邪混杂,合而为病,在临床上,其致病之邪亦是杂合为病,难以分离,无法纯化,所以临证用药亦宜杂病杂治。笔者细究,用《温病条辨》所载的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普济消毒饮本为东垣之方,吴鞠通去升、柴者,虑其升发太过;去芩、连者,认为芩、连为里药,病初起未至中焦,不得先用里药而犯中焦。至于苔腻等湿证之象,亦毋须动辄化湿、燥湿,该方系轻药,总走上焦,能“开天气,肃肺气”,“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矣”。另对于岁运之金运太过,燥气过甚,该方亦可兼顾,燥虽为阴邪,但其气伤津,该方亦已兼顾,方中玄参生津养液,金银花甘寒清热,津可得护,燥可得润。鉴上认为,该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病甚至中期,十分切证。该方组成:连翘一两,薄荷三钱,马勃四钱,牛蒡子六钱,荆芥穗三钱,僵蚕五钱,玄参一两,金银花一两,板蓝根五钱,苦桔梗一两,甘草五钱。笔者之见,尚可于方中加入贝母、青黛。
至于病情发展,疫毒迫肺者,当清肺平喘,可用麻杏甘石汤,兼便秘者合升降散,苔黄腻、便不秘者合小陷胸汤。盖邪迫于肺,或宣、或清、或通大肠以安肺,邪有出路,肺方得安。麻杏甘石汤为辛凉重剂,外宣内清,张钖纯曰:“此方原治温病之汗出无大热者……愚用此方时,石膏之分量恒为麻黄之十倍,或麻黄一钱、石膏一两,或麻黄钱半、石膏两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用麻杏甘石汤,麻黄、石膏用量当遵张氏之经验。
若病至休克、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生命垂危之际,西医进行呼吸、生命支撑,抢救治疗,部分有效。中医则按喘脱论治,可用参附汤、生脉饮、黑钖丹类,或通腑以救肺,或用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一正辟三邪,扶正防感染
大疫之年,预防是必须的。中医谓治未病,未病先防,斯为上工。中医的预防是积极的、主动的,以增强人体正气为基本手段,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是仅增强正气还不够,要根据人体具体情况、时病病邪性质、季节、环境等综合考虑,如预防感冒和预防中暑方法就不同。对病邪性质要有基本认识分析,至少要分清寒热,因中医有“同气相求”“内外相引”等理论,体内内热之人易感受热邪,内寒之人易感受寒邪,这是同气相求;当体内、体外病性属于同一类时,就容易内外合邪而发病,这是内外相引的主要含义。因此,中医的预防方也是辨证的。
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为一种疫毒之邪,由岁运之金气太过触发,但诸毒以热毒为多,故预防之方当补气清热为主,补气以扶正,清热以靖内,既可使正气旺难受邪,又可避免内热与疫毒相引而发病。据此,姑拟一方,方名益气败毒饮:黄芪15 g,防风10 g,金银花10 g,板蓝根10 g,石韦10 g,芦根10 g,甘草6 g。水煎服,2次/d,连服5~10 d。本方外固肺卫,内清宿热,既可防范内外相应而感,又可益气固表,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可供参考。除此之外,尚须采取合理有效防护,免感疫邪。
防疫重要提示
乘坐公共交通时建议隔开距离,不要紧密贴合或在公共交通中聊天。回家后记得洗手并且更换穿着衣物,换下来的衣服在通风处悬挂。
下载APP,遇见更多中医大咖APP下载通道☟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文字编辑:文楠
图片编辑:陈宸
访谈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刊编辑部及编委会观点!
A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等主办。
2005年初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正式进入“国家队”。2007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次授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至今已连续12年进入国家核心期刊序列。行业影响力在中医药学术期刊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