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内八卦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中的理论探析

内八卦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中的理论探析

《针灸大成小儿按摩经》为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书中所载的八卦穴多定位在手掌与手背,分别称之为内八卦与外八卦。“小儿百脉汇于两掌”,传统中医的小儿推拿疗法,因其独特的穴位特性及辨证选穴特点而不同于成人推拿,且推拿特定穴多集中在小儿两手掌部,内八卦则是其中较有特色、临床应用较多的穴位之一。《厘正推拿要术》云:“运内八卦,以大指面自干起,运至兑止,到离宜轻运,恐推展心火,余俱从重,能开胸化痰”,运内八卦善于调理气机,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多种病症具有独特疗效。内八卦的理论源于后天八卦,八卦者,万物之象也。本文尝试从内八卦与八卦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探讨内八卦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中的理论依据。
八卦与内八卦穴的联系
八卦之始
八卦源于《周易》,上古伏羲首创八卦,商朝时期,周文王于《连山》《归藏》之上重制八卦,而成《周易》,世称后天八卦,最初代表自然界中的8种基本物质。《易传》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中“—”为阳,“- -”为阴,由此组成8个符号代表自然界的8种基础物质。而在人体,八卦也有其相对的人体部位及脏腑。
医易同源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论大医习业第一》提出:“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医。”后天八卦提出“人与天地相参”,由易入医,以易为神,而行医之善。历代医家多将八卦理论应用于临床,如《推拿抉微》云:“运之能通一身气血,开五脏六腑之闭结”。《厘正按摩要术》卷三云:“阳掌,掌正面也。掌心,为内劳宫。前离、后坎、左震、右兑、干艮、巽坤,寄四隅,内八卦也”,即内八卦取内劳宫为中心,以内劳宫至中指掌指关节横纹(小肠经)约2/3处为半径画圆,顺时针依次分乾、坎、艮、震、巽、离、坤、兑[1]。(见图1)

图1 内八卦
内八卦穴探源
取象比类说
取象比类是一种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与宇宙万物属性进行比较归类,进而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认知方式[2]。《说卦》曰:“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即“取”的是八卦之象,“比”的是人体形态结构。根据八卦卦象属性,通过隐喻映射,将人体脏腑进行分类综合,即乾为肺,坎为肾,艮为脾,震为肝,巽为胆,离为心,坤为胃,兑为肠。内八卦的形成源于后天八卦与人体五脏的取象比类思维,进而将内八卦与人体五脏相联系来指导临床运用。内八卦穴的不同分区代表“不同内脏系统的功能”,而每一全息元的潜能都在生命体的大环境下受到约束,每一全息元都是整体生命全息的缩影。方位说
方位说即通过各个方位的属性与八卦卦象、五行五脏相归类,从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理论方式。《周易说卦》说:“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在八卦方位中,南方为离火,北方为坎水,东方震蕃鲜,东南巽为木,西方兑为毁折,西北为乾金。五行中,东方配木,南方配火,西方配金,北方配水[2]。
《说卦》中“后天八卦方位”与五行关系密切,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因此,“方位说”为内八卦穴的补泻治疗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前提。肾与肝、肝与心属母子关系,治疗时可按照“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原则进行操作,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又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分运内八卦中的水火既济之法将内八卦中的各个方位与五行、五脏联系起来,巧妙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临床大量研究结果证明[3-4],该治疗思路的疗效是肯定的。圜道观说
“圜道”意为循环之道,指宇宙万物的生、长、化、收、藏等发展变化有着周而复始的循环特性。《易经》八卦是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格式的模拟,具有圜道循环的特点[5]。五脏之间在功能上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圜道的重要体现。内八卦穴中各方位所对应的五脏属性同样符合“圜道观”。其首先体现在操作手法上,可分为全运内八卦(运一周)和分运内八卦(运部分)。全运内八卦分为顺运和逆运,即顺时针方向运转,起于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止;逆时针方向运转,起于兑→坤→离→巽→震→艮→坎→乾止[4]。运内八卦的“轨迹”是圆或半圆,这也充分体现了运内八卦治疗小儿疾病的圜道思想,强调五脏之间并非是单独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因此采用从宏观上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治疗方法。同样,五脏的发病规律与五脏之间疾病的传变也存在圜道圈,如肝病传脾,脾病传肾,肾病传心,心病传肺,肺病传肝,掌握了五脏病变的圜道传变规律,也就可以确定疾病的防治原则,正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八卦理论指导下“内八卦”的临床应用

明代万全提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运内八卦能顺气化痰,平衡阴阳。顺运内八卦顺序为乾起兑止,其气为升,可升提中气、健脾补土,以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疾病。逆运顺序为兑起乾止,其气为降,能降能平,可降胃气、平喘、降逆止呕,主要治疗痰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
离乾顺运
离乾顺运能止咳。八卦之乾为肺属金,离乾顺运为补金益肺止咳。有研究[6-7]表明通过顺运内八卦治疗儿童感冒后咳嗽,其有效率为84.3%,其原因在于“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而内八卦具有宽胸利膈,助气调气之功,加强中气的运化力量,从而达到治疗咳嗽的作用。离乾顺运以止咳,而现今不少医家有其他看法,如徐亮[6]、蒋智勇[8]在治疗时由离逆运至乾,取得较好疗效。
揉艮宫
揉艮宫能健脾消食。八卦之艮为脾属阴土。揉按艮宫可补益脾气以健脾消食。万松源等[9]以内八卦为主穴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小儿厌食症,发现运内八卦能改善小儿食欲。坤坎顺运
坤坎顺运能清热。八卦之坎为肾属水,坤坎顺运以补肾水,具有滋阴清热之效。在临床上多与清天河水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乾震顺运
乾震顺运能安魂。八卦之震为肝属木,肝藏魂,主疏泄,故以顺运达到行气解郁、安魂的目的。
全息医学以刺激相应区域为手段,对机体的全身功能起调节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代针灸学认为,经络的本质是血管及其交感性神经复合结构,而小儿手指娇嫩,是神经末梢最为丰富之处,且小儿神经反射网络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小儿推拿,不仅能调动调节小儿脏腑功能,而且还能对全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在中枢实现一般的反射性调节,在“穴位-脏腑相关”的调节效应中起着非特异作用。
结 语

龚廷贤《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云:“推拿一法,按小儿五脏六腑经络,贯穿血脉……询保赤之良法也”。目前内八卦穴在小儿推拿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八卦起自伏羲而流传至今,内涵深厚,内八卦起自明代,应用于小儿推拿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董美辰,杨芝仙,邓传超,等.小儿推拿特定穴-内八卦穴浅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6):66-68.
[2] 马子密,贾春华.取象比类——中国式隐喻认知模式[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5):2082-2086.
[3] 徐婉琳.顺运内八卦配合常规推拿法治疗慢性持续期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15(6):101-102.
[4] 张志文,卞学九.内八卦在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22):24-25.
[5] 王俊龙.论卦象逻辑与中医脏象学说[C]//第三届中国国际易道论坛论文集,2012:277-289.
[6] 徐亮.内八卦穴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J].按摩与引导,2009,25(9):36-37.
[7] 尹昊,付杰娜,徐淑玲.小儿推拿治疗儿童感冒后咳嗽64例[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2):25-26.
[8] 蒋智勇.推拿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58例的临床体会[C]// 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
[9] 万松源,汪文涛.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26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7-58.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林振宇,林婷,林丽莉.内八卦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中的理论探析[J].,2018,24(11):40-41
作者:林振宇,林婷,林丽莉
改编自:内八卦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中的理论探析
文字编辑:蒋凯彪







A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