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医为什么这么难
在二月初,武汉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组发出的红头文件,要求所有定点收治机构2月4日24点前给疑似和确诊中轻度患者服用中药。
遗憾的是,这个文件没有得到执行。
2月12日,湖北疫情防控指挥部一份文件在网络上流传。
文件承认:湖北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使用比例只有30.2%,远低于全国87%的水平,中医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救治效果。
在这突如其然的疫情面前,各种治疗方案可谓都是仓促上马,中医药学在几千年与瘟疫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中医治疗的特色在于有一套辨证论治的对疾病的认知体系,这种医学认知体系是中医学所独有的。
辩证论证体系是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候,通过中医理论分析,迅速来判断其病理本质,是中医诊疗的内在核心技术,在不知道具体疾病的时候,虽然其判断力会略有下降,但并会影响对疾病整体本质的判断。
故而即使不知道疾病的致病因素,也可以分析归纳疾病本质,并且根据其分析结论,而使用对症有效的处方。
就如同邓铁涛老讲的那样,如果中西医同样面对一种未知的疾病,中医能够快速反应,并且按照辩证结论,直接治疗,并取得疗效。
如果面对烈性传染病,还要考虑研制特效药,这患者可等不起,疫情也不会等你去研究,当然研究归研究可以,别一根筋,非要研究出来了,才觉得疫情才能治疗那就是很愚了。
中医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间接治疗,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发挥作用,从而治愈疾病。这种治疗方法是普适性的,不论你是什么病毒什么细菌,只要治的恰如其分,就会有立竿见影的非凡疗效。
这,几千年来,都是中医师们安身立命的绝技。
所以,当年中医才不管非典是哪门子冠状病毒,就靠这辩治绝技,硬是治疗出全球最佳的治愈率,最低的死亡率,成绩单漂亮至此。
这就是中医独特的魅力,这疗效千年不变。
这一次新冠疫情,没有例外,中医也是这样处理的,只要执行到位,中医一定也会像治疗03年非典那样,打一个相当漂亮的阻击战。
然而武汉的中医药使用率竟然如此之低,对上面三令五申的要求也没有积极响应。
到底是什么阻遏着生命的进程?
要如此拒绝中医药的入场。
的确,撬动利益和名誉,比撬动灵魂还难。
今天上海派出医护力量驰援武汉。是中医团队。
武汉现在最缺的就是中医力量。而武汉战情焦灼,能快速扑灭疫情,可能只有一张底牌,就是中医。
不要寄希望于什么特效药,那是没影的事。
今天下午3时,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来自上海4家中医医疗机构共122人在虹桥机场集结,下午5时启程飞往武汉,为雷神山医院新开设的两个重症病区120张床位提供医疗救治。希望这次疫情能让国人重新认识中医,而中医也能有更大的话语权,在医疗方面,但凡中医想出点力,基本上也是层层受阻。希望这些局面以后都能有所改观。不知从何时其,有人谈中医,大家都会觉得是在谈迷信一样,信中医就是智商低的代名词。是什么力量把大众的脑袋洗的这样混淆黑白?新冠确诊患者治疗费一律由国家兜底买单,西医治疗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药,激素,人工肺仪器,动不动就要十几万,而前方一线支援的西医师说,新冠很多重症患者人工肺效果并不好。中医在新冠治疗中,轻、中、重各级参与中,普遍疗效不错,而且花费非常低廉,几千块钱就顶破天了。
很多人明知道中医好,却故意反中医,即使在大疫当前,上级部门都多次三令五申强力推行的时候,还要这样的操作。
利益面前,生命都可以被这些人踩在脚底,狠狠的践踏。
什么时候文化复兴了,才是民族真正复兴的时刻,而文化复兴是需要载体的,能承载文化复兴的载体,中医是最有承载力的一种。
希望此次疫情后,国人对中医可以有新的认识,这绝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医学补充,而是我们民族濒临绝境时,多一道健康的把锁。
也是最后一道救命的锁。
希望看待医学要有这样一种视角,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说明一切。
国家推广中医,绝对是高瞻远瞩。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当年中医药治疗非典得到WHO表彰
中西医结合不是打擂台而是打配合
哪里用中医哪里就有起色